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必
修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5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师回答得非常好。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
师激励
(1
(2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
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因此,该
(2
)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师
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太阳辐射 总体波长范围:0.15
~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 7%(包括X γ射
线)
50%
43% 波长(微米)
小于
0.75 0.175~0.40
0.40~0.76
大于0.76 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
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
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
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

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

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
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

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
师 问题探究:(1 (2 生 (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
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

投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生(观察图后回答)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
师(激励性评价并出示巩固训练)
1.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吸收相当数量的光,波长较短的光易被大气分
参考答案:1. D 2.略
太阳辐射经过厚厚的大气被削弱后,仍有47%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同时,地面在增温的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加热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要向外辐射,下面我们就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师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长。

因此,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

师回答得很好。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投影:
生(自主学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
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
师非常好。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

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
师(承转)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大气逆辐射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请同学们分析探
(问题探究):(1
(2)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生(合作讨论并回答)(1)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2)用人造烟幕,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气中的烟尘,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大气的
师(进行激励性评价,出示巩固训练)
投影:
读“大气对地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辐射名称:A ,A1,B ,C 。

(2)图中的和
(3)图中A
2仅占A的很少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
(4)图中A1要比A少的原因是。

(5)图中C1比A2大的原因是。

师(承转)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而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陆地和海洋之
板书: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师回答得非常好。

“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下图)


师纬度不同的地区,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各异,尤其是太阳光线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不同,这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

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愈短,被大气削弱的愈少。

这样,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强。

投影:




下垫面不同,其地表性质就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下垫面的热力状
师非常好。

由于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的比例不同,这就使得世


师激励性评价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训练题。

投影:
(1)这是指气温的变化,它体现了之间出现气温值和值。

(2)这种变化是由于
(3)比较图中两条曲线:A线表示,B线表示
(4


③。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而反射不具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能起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探究内容:1952年12月5~9日,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四五千人死亡的“世界悲剧”。

195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脏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除因污染严重外,还与一个无形的杀手——逆温有关……何为逆温?逆温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逆温为何妨碍污染物的扩散)?逆温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当逆温经常出现或持续较长时,人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