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章绪论第二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p5;<1>概念与对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既包括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时的心理现象,也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时的心理现象及规律,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职业院校情况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一);职业教育教学环境;是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时所处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 特殊关系的定义;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有正确的育人观,尊敬爱生,教育相长.特殊意义,活动过程,时间地点的定义.p6第四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p14<1>;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实质.(2)教育性原则:就是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手段,方法,措施及内容亚龙班金禄合制1都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有教养意义.(3);整体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课题设计,资料分析,观点确立中,从全面,发展.联系的角度出发,防止片面,静止,孤立的分析问题.(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养心理学的课题来自教育实践,它的研究结果要付诸教养实践,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者必须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2>;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在教养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2);调查法.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情况,通过查阅材料进行分析.(3);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4);个案研究法.是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深入细微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自己工作实践的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做出结论,使它们上升到教育理论的程度.第二章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亚龙班金禄合制2第一节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p25页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1>学习心理问题.(1)学生目标不够明确.(2)学习动机不强.(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4)学习认知能力水平较低.(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2>;情感心理问题.(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2)社会情感表现冷漠.(3)挫折容能力低.(4) 情绪体验消极.<3>;人际心理问题.(1)社会性交往萎缩.(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5)网络交往失度.<4>择业心理问题.(1)依赖退缩心理.(2)紧张焦虑心理.(3)思维定势心理.第二节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30页心理健康标准<1>正视现实.<2>正确的自我评价.<3>和谐的人际关系.<4>情绪健康.<5>人格完整和谐.<6>智力发育正常.<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8>顽强意志.<9>适应能力强.第三节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择业三亚龙班金禄合制3方面.P41;<三>学习过度焦虑的调适和训练;<1>认知辅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有害的.<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3>自我暗示.让学生自己编一句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如”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出水平来”,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4>劳逸结合.告诉学生考试前夕一定要注重休息.第三章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心理第一节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p54;<二>;职业院校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1>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乐于学习,用于创造,对新鲜事物具有敏感性.<2>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试图传播或接受某种价值观念.亚龙班金禄合制4<3>影响学生积极,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素质起着核心作用,健康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4>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体体现.第三节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p66;<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教师角色有合理的认知.<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第四章职业教育学习心理第一节职业知识的学习;亚龙班金禄合制5p77页;<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号而对信息进行多次反复实记的过程.<2>精加工策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推理或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3>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第二节职业学习中的迁移:p83;<一>学习迁移概述;<1>迁移的含义.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迁移的分类.(1)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影响顺序,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的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把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第五章一、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
亚龙班金禄合制6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1.强化理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报酬或惩罚),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的可能性;2.归因理论: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3.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人们的能力信念越强,他们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坚持的时间就越强;4.成就动机理论:分为力求成功的意向(高成就动机者)和避免失败(低成就动机者)的意向;面临的困难不同时,高成就者对成功的强烈愿望大于对失败者的恐惧,能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因此面临选择时他们常常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5.自我实现的理论: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人只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需要的满足是由低级到高级的。
三、外部动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人只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亚龙班金禄合制7四、强化外部动机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教师提供的满足或剥夺学生需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即为强化物。
强化物有事务性强化物,象征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和反馈性强化物;2.采用小组强化:小组强化是借助于小组的力量来间接地强化每一个学生;3.把握强化的度:学习需要强化,但强化并非越多越好,要把握强化的频率与强度,凡是过犹不及;4.变化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有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连续强化是当所需要的目标行为一发生,就给予强化;间歇性强化是符合目标的行为发生后,不是每次都给予强化,是不定期的、间歇的强化,强化的时间不规则;5.针对学生的需要强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分析探明学生处于那一个需要层次,并以此作为强化物的依据。
五、合理使用奖惩1.要使学生对评价有真确的认识;2.表扬与批评要公正、客观和及时;3.表扬与批评要适度;4.表扬时指出缺点,批评时肯定优点和进步;5.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性别和年亚龙班金禄合制8龄特征等因素。
六、及时反馈信息:了解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师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业,七、开展适度的竞赛活动:学习竞赛用来鼓励进取,战胜懈怠,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良好成绩的一种学习组织方法;高度竞赛气氛对学生压力大,很可能对个人的自我概念以及学业进步和社会关系有害,而更本没有竞赛因素的学下环境又可能的不到任何效果,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八、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适当的条件,采用开发式教学、合作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六章一、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二、职业态度的形成:1.顺从: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不一致;亚龙班金禄合制92.认同:在思想、感情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3.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的特点:1.社会性: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并非生而有之,他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2.间接性:态度本身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从其言论、表情及其行为中进行间接地分析和推理,才能了解;3.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成为个性的一部分;4.价值性:取决于人得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5.指导性: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决定其行为的方向、方式和结果,同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态度如何直接制约着其职业水平的发展;6.协调性:包含的认知、情感、意向这三种心里成分常常是协调一致的。
亚龙班金禄合制10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1.家庭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质等方面都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的职业是影响青少年选择的直接因素,父母的职业态度不同,使的孩子的择业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学校教育:学校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的主要场所,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的职业态度教育,他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继续与提高;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了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如社会制度、国家法律、社会群体、社会交往、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