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7_专题七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7_专题七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
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答案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2018课标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对点演练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
,

句,以“木”“金”为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
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
与“辨”混。
策略3:写准形近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
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
◆对点演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
句描写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景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
心情。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
,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
句:“
,
,
。”
(3)《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
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1)“幽”易与“忧”混。(2)“庭”易与“廷”混。(3)“辩”
的,但“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
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
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
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 尽态极
9.(2016课标全国Ⅲ,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
答案 (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 (1)“要”通“邀”。(2)“生”通“性”。(3)“羞”同“馐”,
“直”同“值”。这些字都属于通假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写成所通字。
策略5:写准虚词
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城阙辅三秦 风烟 望五津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1)“萧”易与“箫”“潇”混淆。(2)“阙”易与“阕”混 淆。(3)“沧”易与“苍”混淆。 策略4:写准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 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庐 西蜀子云亭
6.(2017课标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
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
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
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读音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
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误”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字,有
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对点演练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过程中,声虽“暂歇”,却
产生了更好的效果的两句是“
专题七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感知高考
1.(2018课标全国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
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
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
答案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7.(2016课标全国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对点演练
1.(原创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
”,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
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
晚听到鸟兽悲啼,而“
”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
入耳,从而表现自己的贬谪之苦。
2014年以前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为主,即给出上句(下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下句(上句),或给出前后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中间句。题后 所注明的出处具有提示作用。2015年一改单纯考查识记默写的形式,采用语境理解式默写,更加注重理解基础之上的识记。2017年 考情观察 高考名句默写题分值由原来的6分变成了5分,2018年改回了6分。不论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还是语境理解式默写,准确识记和书写 是前提。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写,写洞箫的声音凄切、不绝如缕,接着用“
,
”两句来从侧面描写洞箫声音的悲凉。
[技巧推断] 题干中“侧面描写”已明示所用手法,“洞箫声音的悲
凉”已明示表达效果。根据手法和效果,及前面的提示,可联想到应该
填写“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题型2:识记型名句默写
识记型名句默写是名句名篇默写的常见题型,一般是给出首尾两句,要
求填写中间两句,有时给出前句要求默写后句,个别题目给出中间两句
要求默写前后两句。
◆对点演练
2.(2013课标全国Ⅰ,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
《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物、时间等),根据这些关键词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题目] 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
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
观和自信。
[定位] “最后”一词已提示了所填写名句的位置,再结合“反复回
旋”“境界顿开”“乐观和自信”,很明显空缺部分应该填写“长风破
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默写题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
的意义或翻译还原成古文或诗句即可。
[题目] 《荀子·劝学》中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
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的两句是“
,
”。 [还原] 3.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默写题的题干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侧面描 写”“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 找到所填名句。 [题目]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场景,开始是正面描
专题导引
考点突破
突破点一:明确考查题型
题型1:理解型名句默写 理解型名句默写是课标全国卷2014年开始采用的题型,其特点是把理解 与背诵结合起来,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的“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 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识记型默写题,增加了对“名 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 有所理解、吸收。
(3)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以“
”一句表现了月出
后,行于天际的景象,结尾又以“
”一句写出了早晨
到来,天光放亮的情境。
答案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
难为听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知东方之既白
理解型名句默写选准句“三方法”
1.关键词定位法
一些名句默写题的题干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关键词(人、事、
◆对点演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阐释了“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有成就的人善于借助
外物力量”的道理。
(3)《行路难》(其一)中,描写美酒佳肴,表现朋友一片盛情的名句是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
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
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
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