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不管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中,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可见学生的计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知识中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最基础知识。

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口算,增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计算实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

虽然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理解到数学中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认为计算易教,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

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

而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只要作练习就能够了。

所以,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单一和僵化。

习题错误将经常持续,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真正去分析错误的深层次原因,而仅仅将简单其归罪于粗心或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缺乏计算水平。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水平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发憷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迅速有效的提升学生计算水平,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增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水准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影响和决定学生计算水平高低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因素,主要指计算法则的掌握和计算技能的形成。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高度概括,它是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推理、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规律性的反映。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不但要懂得按照法则如何计算,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理解是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

计算技能是指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相关的方法去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第二个方面只非知识因素,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习惯等,这是我们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往
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计算法则,再增强训练和练习,计算就学好了,其实不然,如果计算法则是学好计算的基础,哪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习惯等是学好计算的保证。

三、研究措施及方法:
1、怎样增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使学生在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抽象、概括等方法上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2、怎样增强有针对的练习和训练,使学生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相关的方法去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3、怎样培养学生关于学好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习惯等分析,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计算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

四、本课题研究时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选择的方法要与我校课程教学资源条件、教师基础、学生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本课题研究既有先进性,又有现实性。

2、针对性原则:研究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班级总结情境创设方法,永许有差异地发展,实行因时、因地、因人实施不同的情境教学。

促动师生从获得共同发展。

3、全面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既要涉及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又要面向研究实验的每一个学生,使研究实验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4、心理性原则:小学数学计算水平属于学习心理应用研究范畴。

应以心理学的理论,特别是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共性和个性。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
1、立项准备阶段2010.02-2010.03 选题,形成《关于提升小学生计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验调查阶段2010.03-2010.11 不同年段的调查数据,纵、横比较,找出学生计算中存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