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突破文言文翻译重难点,提高精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一、内容概述(一)涉及的考点(回归考纲)古代诗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涉及的能力点(回归考纲)理解能力(三)考题回顾(不看答案,学生重做一遍,为诊断问题服务。
考题具有典范性,或是江苏的常规考题,或是有可能的考题,或是其他省市的有启发性的考题)例1. 2017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译文: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凭借学问,那么我对容甫应当称他为老师了。
⑵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译文: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附选文相关段落。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例2. 2018届徐州摸底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4分)(4分)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干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4分)(4分)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附选文相关段落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
蒙临行,辞元振。
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
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蒙诺之。
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
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
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
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
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例3. 2018届南京一模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译文: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
【解析】“督逋急如雷电”1分;“窜匿殆尽”1分;“去”1分,语句通顺1分。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译文:即使有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对错都清楚了。
调馀姚簿,未上。
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
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
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
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
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
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
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
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
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
豪右慙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
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
虽累岁不引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4分)译: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遁石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评分建议:“或”、“辄”、“相”,语句通顺,各1分。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5分)译: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啊。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
父彦达,有隐操。
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
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
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
”翁闭门カ学,尽读所遺书。
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
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
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
”赵先生愧谢之。
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
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
求者得之以出。
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
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道之故。
使者悟,始释翁。
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
而翁竟以足疾得免。
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
”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4分)(4分)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中”“廉”“白”各1分,被动句式1分)(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4分)(4分)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服除,补闽之长泰谕。
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
公曰:“否。
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
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
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
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四)问题诊断(对照高考评分细则,学生全面自省)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有得分点和句子大意分。
以湖北卷文言文为例例句: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要求:(1)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不然”、“而已矣”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与关键字词不重复扣分)(2)“译出句子大意”是指对原句意思理解大体正确。
(3)“不然”可译为“不是这样”、“不这样”等;“而已矣”,可译为“罢了”。
示例: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3分,标答)2.然而现在做官的却不是这样,只是看公文、断案件、做决策罢了。
(3分,符合标答)3.但现在为官的却不这样,只是根据文书听取断案罢了。
(3分,符合标答)4.但现在为官的却不这样的,只是根据所需的赋税来判断罢了。
(2分,大意错)5.然而如今做官的却不是这样,写很薄的奏章,听取事情只听部分就满足了。
(1分,“而已矣”译错,大意错。
)二、突破目标(不能全部是教师预设,一定要结合上面的现场问题诊断)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望文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不能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①了解说话人对话的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②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二、精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疑难实词——善于推断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拦路虎”,它们主要是一些疑难实词。
这些实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较难确定的多义实词,另一类是很陌生的实词。
(1)对于多义实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语境中推断,即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
(2)对于陌生实词,要借助字形推断、邻字推断、对称推断、联想推断、语法推断、语境推断等多种方法推断其义。
2.活用实词——语法语境双重把握准确识别活用实词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语法分析固然需要,更强调在语境中判断,即更多的是从语义角度判断,要结合人物关系及前后的内容判断。
请看《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斗”字,是作使动词呢,还是作一般动词(同诸侯争斗)?这其中不单单是从语法上判断(把“斗”看作不及物动词),更要从语义上确定。
“外连衡”是说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所以“斗”字自然是“使诸侯国间相互争斗”了。
因此,判断实词是否活用,一要依据语法分析,二要结合语境联系语意。
3.省略句——联系语境,增加成分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在近年的高考中,省略句成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
(1)强化联系语境的意识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须联系前后语境,不仅要做好语法分析,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
译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2)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只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规范,符合前后语境,翻译时就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顺畅。
这应成为翻译的原则。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
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
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三、典题强化(一定要精选,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