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2.把握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学习,认识朝代的兴衰和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东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教材58页,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主要知识点(朝代、时间、人物、影响等)。

教师总结:可见统治者的政策关乎国家的命运。

那刘秀建立东汉伊始又是怎样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的呢?
(2)光武中兴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刘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思考:这么小的皇帝能治理好国家吗?东汉中期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学习。

(1)明确外戚、宦官两者的含义。

第三版块:一句震动京师语──黄巾起义
(1)起义的概况。

学生齐读口号并思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①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
②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
③这一事件有哪些突出特点?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2)起义的影响。

(3)讨论: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用革命手段反对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不同点:大泽乡起义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经过长期酝酿,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大泽乡起义只作了简单的准备,而黄巾起义借助宗教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

【课堂小结】
通过对“东汉的兴亡”一课的学习,认识到光武帝刘秀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采取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整封建统治秩序,使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

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东汉的兴亡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民心的向背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残暴昏庸、奢侈淫乐,必然毁掉国家。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