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100名着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中国国家图书馆汉学家资源库)
姓名
中文译名
国籍
生卒年月
研究领域
FerdinandVerbiest
南怀仁(字敦伯、勋卿)
比利时
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铸炮等)
PhilippeCouplet
柏应理
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MichelBoym
卜弥格
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Franke
福赫伯
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AdamSchallvonBell
汤若望(字道未)
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算
OttoFranke
福兰阁
德国
1863—1946
索罗金
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
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Меньшиков
缅希科夫(孟列夫)
俄罗斯
1926—2005
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
ЛеонардСергеевичПереломов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
俄罗斯
1928—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
МихаилЛеонтьевичТитаренко
季塔连科
NicolasTrigault
金尼阁
法国
1577—1629
涉及中国政治、历史、教育、宗教、汉语语音等方面
PaulDemieville
戴密微
法国
1894—1979
在佛教、道教、敦煌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从研究敦煌经卷始,继之及于禅宗、禅意诗、文人诗。尤其是评介中国古典诗歌深入细致,推动了法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
罗高寿
苏联
1900—1981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
Вас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Алексеев
阿理克
苏联
1881—1951
中国文学(文学翻译和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化(书法、年画、古币、民俗等)、汉语(研究与教学)
FrancoisXavier
方济各.沙勿略
西班牙
1506—1552
作为“教皇特使”前往东方传教,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在东方的宣教活动能使“适应”策略系统化并突出其可实施性。历史功绩在于为“适应”策略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
傅吾康
德国
1912—
明清史、中国近代史、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
АлексейЛеонтьевичЛеонтиев
列昂季耶夫
俄国
1716—1786
汉语
ВасилийПавловичВасильев
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
俄国
1818—1900
佛教、中国历史、地理、语言、文学
ИлларионКалиновичРазсохин(Россохин,Рассохин)
赤冢忠
日本
1913—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哲学
渡边欣雄
日本
1947—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风水学
福井康顺
日本
1898—1991
中国哲学思想史
荒川清秀
日本
1949—
汉语言学
吉川幸次郎
日本
1904—1980
中国文学、历史
井上靖
日本
1907—1991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鹿地亘
日本
1903—1982
刘遵义
美国
1944—
经济学
PatrickHanan
韩南
美国
1927—
中国古代文学
PaulA.Cohen
柯文
美国
1934—
中国近代史
PhilipAldenKuhn
孔飞力
美国
1933—
晚清中国近代史、海外华人移民史
RobertG.Henricks
韩禄伯
美国
1943—
中国宗教与思想文化
SamuelWellsWilliams
PaulPelliot
伯希和
法国
1878—1945
精通汉、满、蒙、藏、阿拉伯、伊朗语和其他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方面为中亚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尤其是明末清初西洋文化东渐史等
ReneEtiemble
艾田蒲
法国
1909—
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RolfAlfredStein
石泰安
法国
1911—1999
不仅包括西藏学,而且还包括汉学与东方学各个方面。在西藏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涉及民间文学、宗教、语言、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社会、艺术、建筑、神话和风俗等
罗索欣
俄国
1707—1761
汉语
КонстантинАндрионовичСкачков
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
俄国
1821—1883
收藏,天文、气象,农业、手工业
НикитаЯковлевичБичурин(Пичуринский)
比丘林(雅金夫、亚金甫)
俄国
1777—1853
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
Joseph-Francois–Marie-AnnedeMoyriacdeMailla
冯秉正
法国
1669—1748
精通满、汉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学,《中国通史》就是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
MarcelGranet
葛兰言
法国
1884—1940
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宗教的研究
MendozaJuanG1545—1618
中国文化史
HaroldZvi-Schifferin
史扶邻
以色列
1922—
专业兴趣始终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主要通过研究孙中山来研究中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发展之路和治国的经验。
GiuseppeCastiglione
郎世宁
意大利
1688—1766
意大利
1943—
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的研究,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入明清文学史领域,但并不仅仅从经济基础研究中国,而是从“情感”变化研究入手,进入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意识,力求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AlexanderWylie
伟烈亚力
英国
1815—1887
西洋绘画
MartinoMartini
卫匡国
意大利
1614—1661
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
MatteoRicci
利玛窦
意大利
1552—1610
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涉及数学、地理学、天文学、语言学等
MicheleRuggleri
罗明坚
意大利
1543—1607
传教士(汉学)
PaoloSantangelo
史华罗
青木正儿
日本
1887—1964
中国文学、中国戏曲、中国风俗
狩野直喜
日本
1868—1947
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戏曲
松枝茂夫
日本
1905—1995
中国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翻译
藤堂明保
日本
1915—
中国语学研究、汉语教育
田中谦二
日本
1911—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戏曲
武内义雄
日本
1886—1966
俄罗斯
193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
НиколайТрофимовичФедоренко
费德林
俄罗斯
1912—2000
中国文学
РудольфВсеволодовичВяткин
维亚特金
俄罗斯
1910—1998
中国历史
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Тихвинский
齐赫文斯基(齐赫文)
俄罗斯
1918—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版《中国通史》
RichardWilhelm
卫礼贤
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Grube
顾路柏(又译顾威廉)
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
WolfgangBauer
鲍吾刚
德国
1930—1997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WolfgangFranke
中国近现代政治、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翻译
内藤湖南
日本
1866—1934
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JeanPierreAbelRemusat
雷慕沙
法国
1788—1832
对古代中国哲学理论、汉语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成就更为突出
JoachimBouvet
白晋
法国
1656—1730
最突出的成就是对《易经》的系统研究
JosephdePremare
马若瑟
法国
1666—1736
KlasBernhardJohannesKarlgren
高本汉
瑞典
1889—1978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
TorbjornLo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