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老教材比较及思考

新老教材比较及思考


减数分裂与 配子形成
受精作用
DNA化学组 成和结构
DNA、基因 和性状的关 系
遗传信 息的转 录
遗传信 息的翻 译
细胞水 平 遗传的物质和结构基 础
分子水平
遗传信息的表达
(DNA、RNA和蛋白 质)
生命系统的物 质和结构基础
发展和变 化规律
各组分间的 相互作用
系统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 遗传的 基本规 律 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染色 体变异
苏教版
细胞的化学组成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遗传和染色体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与进化 分子与细胞
地图版
有机体中的细胞 细胞的自我保障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生命周期
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
新人教版
走近细胞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的生命历程
人与生物圈
稳态与环境 (必修3)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浙科版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代谢 分子与细胞
苏教版
生物科学与我们 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生物科学与我们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遗传与染色体 遗传的分子基础 生物的进化 生物科学与我们 生物个体的稳态
新课改教师培训讲座
《新老教材 比较及思考》
杭州二中 顾 来
全国各地新老教材编排 逻辑顺序比较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老人教版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进化 生物与环境 遗传与进化 (必修2)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子与细胞 (必修1)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孟德尔定律 染色体与遗传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 遗传与人类健康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稳态与环境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人类与环境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个 体 水 平(以人体为主) 机体细胞 +内环境 系统的组成 和结构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康 稳态与健康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体系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 主线来构建的。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就是要帮助学生 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念,从而为这一模块的学 习打基础。这一观念的建立要靠以下要点来支撑:第一,从生物圈到 细胞,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等,是不同层 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是能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 第二,在众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是因 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也是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层次。 可见,本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 观念服务的,二者之间不是隔裂的。 后面各章分别是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结构、功 能和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 性,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遗传和进化与环境的关 系 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 基因型、 环境和表 现型关系 变异与环 境的关系 进化过程 中生物与 环境的相 互作用
DNA复制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结构
新人教版《遗传与进化》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
《遗传与进化》编排主体思想是从基因的视角入手,以信 息论作为理论支撑,因为遗传本身就是信息.教材以发现史为 线索,就是寻找信源(遗传因子的发现)信宿(基因的本 质).编码(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极其变异)信道(中心法 则、现代进化理论)教材具体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按科学发现史 的时间顺序编写,其中关键性的有三个过程 1.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 2.细胞学研究揭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也就 是正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性,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来实现的。 3.根据以上两个事实萨顿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而本章内容是按照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 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顺序编写的。
Hale Waihona Puke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 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接着, 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进行的分析(提出 假说),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 证(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 律(总结规律)。这样编写教材,在教学内 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 识规律的统一。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的知识结构
生物的进化
生物个体的稳态 稳态与环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稳态与环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必修1 《分子与细胞的知识结构〉
在课改之前沿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材,其知识体系是 按普通生物学体系,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线来构建的, 每一条基本特征就构成一章教材。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 形式上是两本书,实质上是一本书。 新课程是模块式的课程,强调每个模块应当有相对独 立的教育价值、一以贯之的学科思想。因此,三个必修模 块的教材注定是三本书,要分别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新 教材《分子与细胞》的知识结构模块采用了从系统的视角 来认识细胞,将细胞看做基本的生命系统,按照系统的组 成、结构、功能和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顺序来建构整个 模块的知识体系。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 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 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的要求,有助于 学生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及生命活动,了解生命系统的 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