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点燃的生日蜡烛B.璀璨宝石C.奥运圣火 D.初升太阳2.下列短语所反映的情景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凿壁偷光3.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树荫下的“光斑”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D.树在水中的“倒影”4.关于光的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垂直入射到镜面上时反射角为90°B.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增加10°,则反射角减小10°D.光的传播速度不发生改变5.如图,某同学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图中的()A.B.C.D.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电视机的彩色画面五彩缤纷C.黑板“反光” D.雨后彩虹遥挂天际8.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 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9.如图是小阳利用家里的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他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11.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请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12.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色条合成;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电视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而验钞机利用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来识别钞票的真伪.13.一个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1.65m的小明从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走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是m,此时小明距他的像m,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4.雨过天晴,小明陪同妈妈在湖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天上的一条彩虹也倒影在水面上,非常美丽,实际上他们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彩虹是光的形成的虚像.(以上两空均填“反射”或“折射”)15.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1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其数值约为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经历500s 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km.17.如图所示是黄麻汽校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18.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摄像机拍的像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虚像的有、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三、作图与简答(本题共3个小题,每图2分,21题4分,共8分)19.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20.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21.对着你的手背吹气,呵气,说出你的感觉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每图2分,共38分)2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多次改变(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观察并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2)保持两侧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将它们如图乙所示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发现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实验采用纸板的目的是利用它发生的来显示光路(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的.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面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2)图示位置光屏上出现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3)某同学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后,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烛焰的像.25.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小孔.(1)如图甲所示,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知识解释.(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4)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cm.五、计算题(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6.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盛大开幕,当由我国湖南生产的绚丽的烟花在鸟巢上空升起时,将开幕式引向高潮.(1)若你在离烟花燃放5km远处看,你会先感觉到(选填序号:①礼花爆炸时的声音、②礼花爆炸时的色彩),原因是.(2)请你计算礼花爆炸时的声音传到你这里需要的时间.(保留一位小数)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点燃的生日蜡烛B.璀璨宝石C.奥运圣火 D.初升太阳【考点】光源.【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结合光源的概念可逐一对选项中的物体做出判断.【解答】解:点燃的生日蜡烛、奥运圣火、太阳都属于光源,宝石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选B.2.下列短语所反映的情景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凿壁偷光【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B、一叶障目,指的是一个树叶遮住了人的眼睛,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C、鱼翔浅底,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底看起来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的知识,符合题意;D、凿壁偷光,指的是光由墙上的洞通过,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故选C.3.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树荫下的“光斑”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D.树在水中的“倒影”【考点】光的反射.【分析】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故选D.4.关于光的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垂直入射到镜面上时反射角为90°B.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增加10°,则反射角减小10°D.光的传播速度不发生改变【考点】光的反射.【分析】(1)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解答】解:A、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其反射角为0°,故A错误.B、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B错误.C、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增加1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将减小10°,即入射角减小1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示反射角也减小10°,故C正确.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v真空>v空气、v空气>v水、v空气>v玻璃.故D错误.故选C.5.如图,某同学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图中的()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B图.故选B.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解答】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故选B.7.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电视机的彩色画面五彩缤纷C.黑板“反光” D.雨后彩虹遥挂天际【考点】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解答】解:A、霓虹灯的五光十色是因为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不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组合而成的,不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在这儿发生了镜面反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 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要解答此题,需要清楚:平板玻璃可以使光通过,反射效果较差;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光不能通过平面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通过,然后沿平行方向射出,光线不会分散.不符合题意;B、光照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不符合题意;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符合题意;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不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是小阳利用家里的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他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分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我们会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成实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眼睛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1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考点】光的折射规律.【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3)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侧壁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再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11.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请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钢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的均匀了,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所以会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故答案为:折射;同一种均匀介质.12.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色条合成;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电视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而验钞机利用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来识别钞票的真伪.【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2)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3)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用紫外线照相能辨认细微差别,例如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纸上的指纹,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能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比较强,所以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的;由于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来识别钞票的真伪的.故答案为:绿;红外线;紫外线.13.一个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1.65m的小明从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走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是m,此时小明距他的像m,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可比较容易解答此题.【解答】解: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小明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s=vt=1m/s×2s=2m,2s后物距为3m﹣2m=1m,像距也为1m,2s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1m+1m=2m.不管是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都不变.故答案为:2;2;不变.14.雨过天晴,小明陪同妈妈在湖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天上的一条彩虹也倒影在水面上,非常美丽,实际上他们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彩虹是光的形成的虚像.(以上两空均填“反射”或“折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镜面反射.【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①从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②彩虹在天上,所以水中的彩虹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折射;反射.15.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分析】通过观察图片中A部分的形状判断出与其类似的光学元件,并判断出它的光学作用.【解答】解: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1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其数值约为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经历500s 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km.【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已知光速和时间,利用s=vt即可算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m/s,由v=可得,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答案为:3×108;1.5×108.17.如图所示是黄麻汽校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物体在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物体经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1)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大于2倍焦距之外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物体经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从图片上看,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近.故答案为:倒立;缩小;近.18.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摄像机拍的像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虚像的有、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虚像的有②③⑥,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③④⑤.故答案为:②③⑥;③④⑤.三、作图与简答(本题共3个小题,每图2分,21题4分,共8分)19.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20.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