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IV)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有能量2. 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3.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哪种仪器在工作时没有应用到红外线()A.雅安地震中用到的生命探测仪B.电视机的遥控器C.百货超市前台的验钞机D.步枪的夜视仪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5. 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6. 如右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
这是因为()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7.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8. 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4cm处时恰在透镜后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1cm处时,在光屏上将出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9.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5cm B.10cm C.20cm D.30cm10. 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 如右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12.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上课铃声的长度约2min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1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14. 13.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
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一束光射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在Q点。
则()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5. 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的、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的、缩小的。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
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C.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6.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 ___ 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一段截图,读数是℃。
如图乙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第16题图第17题图17. 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s;18.生活中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左图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4m/s,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以此速度从家骑车至学校所用的时间是20min,则他家距学校_________m。
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为90km/h合___________m/s。
20.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形成的虚像.21.小芳站在穿衣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m,则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2. 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小题图第23小题图第24小题图23.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侧(选填“左”或“右”).24. 如图所示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5. 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26. 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通过监控摄像头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成清晰的像,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应cm。
27.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当u=12cm时,所成像是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解答题:(共42分)28. 根据要求作图(6分)⑴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⑵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
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⑶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第⑴小题图第⑵小题图第⑶小题图29.(7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
⑴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⑵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
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况如图丙a、b所示,图中(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⑷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试分析C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⑸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30.(5分)如右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⑴实验中不能用平面镜替代玻璃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取两只相同蜡烛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⑷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⑸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A的像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7分)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⑴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⑵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 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
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同组的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⑸实验中可转折的白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⑴如图甲所示,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⑵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