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5.患病体验: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6.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个模式。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

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

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他疾病。

17.化学预防:使用合成或天然的物质作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抗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发生。

19.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的交流。

21.开放式提问:能让病人主动、自由的诉说,医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

22.模糊语言:指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明确规定且隐含多种判断的语言。

模糊语言具有多义性,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23.诊断鉴别分类:病因学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家庭诊断、综合诊断、临时诊断。

24.VINDICATE鉴别诊断法:主要用于循环、血管疾病;炎症;新生物、肿瘤;退行性变;中毒;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创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31.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将资料做一图表化的总结回顾,可以概括出清晰的轮廊,及时掌握病况,修订治疗计划、病人教育计划等。

32.信托型医患关系的“行仁性”与“契约性”:33.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医疗行为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疾病的一面,又有伤害人体的一面,这在社会学上称为“双重效应”,医学上的"双重效应"是伴随着医疗行为而存在的;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决定了医疗过错责任不能单纯以“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认定医方应承担法律责任。

34.医疗质量: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而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35.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能,并且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保证、质量改进使其事实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包括了质量检查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6.戴明环:又称PDCA循环法,是全面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办事程序。

其中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ION)—处理。

37.医疗评价:是比较经典的医疗质量控制的方法。

它有两种形式,即病例评价方法和统计指标评价法,前者是对个案的典型评价,后者注重病例评价和统计分析相结合。

它们都属于同行评议,评价的信息和数据来自病历。

38.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组织制定质量计划,在系统内开展连续的医疗服务改善活动,使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期望。

3-全科医学2(学生用书)答案.四、名词解释1.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可导致死亡。

2.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肺实质性炎症(含肺孢壁即名义上的肺间质)。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一门研究躯体、心理、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相关性的医学科学(躯体-心理-社会过程),因此心身医学是所有医学分支学科的基础方法。

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而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

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6.A型人格:A型人格与B型人格是对人们人格特质的一种区分方式。

A型人格者属于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A型人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

易得冠心病、高血压。

7.C型人格特征:C型行为特征的人:性格上倾向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怒向内发,焦虑成性。

通常免疫力下降,器官代谢紊乱或障碍,DNA自然修复能力偏弱,甚至障碍,故易患癌症。

8.睑板腺炎:是睑板腺受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表现为疼痛,烧灼,异物感,流泪,眼睑边缘结痂、变红、增厚(睑缘炎)或见眼睑边缘浓缩的油脂腺分泌物。

9.眼压: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

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

正常人的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同时保证了屈光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

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1~21mmHg(1.47~2.79kPa)。

1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表现为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的眼病,按照前房角闭合的发病机理可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成年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

本病没有急性发作史,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轻微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蒙、虹视为其特点,发作时眼部不充血。

根据虹膜和房角的形态,可分为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招型两种。

夏季多于冬季,多数病人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11.老年性白内障: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 ARC),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有关化学成分、含量和代谢都发生了改变,使晶状体逐渐老化,透明度降低,导致晶状体浑浊,即为老年性白内障。

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 12.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是使用晶体乳化机,通过3毫米大小的巩膜切口粉碎和吸出白内障而保留后囊,是一种通过小切口完成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同时通过这一切口植入可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愈合快,视力恢复快而稳定、术后散光小等优点。

13.医学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Medicine)是心理咨询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因其与医学临床紧密联系,所面临的问题又往往是与躯体疾病或症状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因此一般由医学心理学工作者,或者是由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来担任。

14.社区康复:社区康复(SocialRehabilitation)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有关部门及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参与,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简便、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第三部分社区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社区预防是在社区范围内为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3.一级预防也称病因或危险因素预防。

目的主要是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目的是使无症状患者,亚健康状态者的疾病能早期被发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对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征候进行处理,阻断疾病向临床期发展,减少疾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和防止伤残。

5.三级预防也称临床期预防。

目的主要是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采取功能康复、调整性康复或心理康复指导,以防止身心病残。

6.临床医学预防是预防医学的分支之一,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临床实践对病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进行预防干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采取的个体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它更强调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及不良生活方式,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