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
一致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