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人民日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会议重点:●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两个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重要讲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读:权威人士解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国企改革步入实质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十六届三中全会解读:使体制完善为中国定型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新华网专题: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至14日)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开始举行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文会前动态: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农村考察纪实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会前准备:政治局开会讨论拟提请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望:从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看治国理政思路10月9日~12日的北京,将迎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30年以来的第7个三中全会。
此次全会的主题将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人们看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文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改革开放30年解放思想的伟大历程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
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解放思想中被浑然拉开,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开始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0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始终在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全文30年七个三中全会:引航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之所以三中全会的议题大多锁定发展与改革,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心工作。
而从30年来7个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着逐步演进与探索。
>>>全文十七届三中全会探索•实践•突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11日21:03:34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李亚杰、谭浩、李靖、刘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回眸30年大跨越,经济建设一直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位于中国最西南角的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之一德昂族的聚居区。
经过30年发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李腊军说:“以前家里猪也没养,包谷也不种。
现在,卖猪的收入一年有三四千元,种的香蕉也投产了,年收入13000多元。
这在父母那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村的变化,折射着国家的变迁。
资料图片: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历史性抉择。
从此,中国的改革事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艰难探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
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经济发展的航船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航道。
”回眸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无不铭刻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烙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30年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逐步演进与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回眸30年大变革,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开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00多亿元。
而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近25万亿元--如今,中国一周内创造的财富,就超过30年前一整年创造的财富。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当时为什么由农村的乡镇企业‘吃螃蟹’做个体经济?因为即使失败了,成本也很小。
”被称为中国企业常青树的鲁冠球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里的关键节点,也深切地体会到成功来自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真谛。
1978年,鲁冠球把村里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作了“战略调整”,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走向全国市场。
30年后,万向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标本式企业。
资料图片: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上张村新貌(2007年3月29日摄)。
目前,这个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7万元。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受益于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和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9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达到11%。
新华社发“实践证明,市场的作用每扩大一步,改革的进程每加快一步,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跃上一个新台阶。
”南开大学教授李毅说。
正是在改革发展的坚定实践中,经济和社会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2002年至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