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详细 自己总结的 工程水文学 名词解释

全面详细 自己总结的 工程水文学 名词解释

1.水文学: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

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工程水文学: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分为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两方面。

水文学知识径流,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水文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设计洪水,流域分析计算,水质及水质评价。

3.历史洪水:为防洪等工程设计而拟定的、符合指定防洪设计标准的、当地可能出现的洪水。

即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预计设防的最大洪水4.洪水总量:洪水总量简称“洪量”。

洪水在一定历时内从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总水量。

一般以计。

在降雨径流预报中常计算一次降雨所形成的一次洪水总量,可由本次洪水过程线的流量起涨时刻至退水段上终止时刻之间的面积来求得。

在水文计算中有时需要统计某一时段的最大洪水总量(如一天最大、三天最大洪水总量等),通过频率计算,求得各种事端最大的设计洪水总量,据此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作为水库调洪算的依据。

5.水文频率计算:水文频率分析根据某水文现象的统计特性,利用现有水文资料,分析水文变量设计值与出现频率(或重现期)之间的定量关系。

6.累积频率:在概率统计中,我们为了获取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对其所在的所有事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统计,我们将这个所有事件称为样本,该事件发生的次数称为频数与样本总数的比值即为频率或概率。

累计频率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件发生的频率之和。

7.重现期: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间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该暴雨发生频率的倒数。

设计雨水排水系统时,根据工业厂房生产工艺及建筑物的性质确定,一般采用1A。

通俗的来讲就是这么大的雨量,多少年出现一次,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

某特定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指大于或等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是年(a)。

重现期与频率成反比。

即:P=1/Pn.8.设计频率:设计频率(design frequency)与设计水工建筑物等工程时所采用的设计标准相应的频率。

对于防洪、除涝工程的设计标准常用设计频率表示。

设计标准越高,采用的设计频率越小,在频率曲线上查得相应于设计频率的水文数据也就越大,利用它来确定工程规模也就较为安全。

对引灌溉、发电、航运、给水等兴利工程,设计标准也用设计频率表示,但习惯上称“设计保证率”,即在多年工作期间,兴利工程满足用水部门正常工作的平均保证程度,用百分数表示。

其计算方法有正常工作年数占总年数之比和正常工作时间(月、旬、天)占总时间之比两种。

除航运部门用后者计算外,其余用水部门话用前者计算9.频率曲线:把水文变量和频率表达成一定的数学关系式并将它绘成图形,即为频率曲线。

11变差系数:变差系数:变差系数是一个表示标准差相对于平均数大小的相对量12.偏态系数:偏态系数:又称偏差系数(deviation coefficient)。

说明随机系列分配不对称程度的统计参数,用Cs表示。

和Cv只能反映频率密度分配曲线的平均情况和离散程度,而不能反映其对称(即偏态)情况,所以必须再引入一个参数——偏差系数Cso。

13设计洪水::为防洪等工程设计而拟定的、符合指定防洪设计标准的、当地可能出现的洪水。

即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预计设防的最大洪水。

14设计洪水过程线:符合一定设计标准的洪水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它的洪峰流量或(和)时段洪水总量通常要求等于设计洪峰流量或(和)设计时段洪水总量。

推求的方法是用设计洪峰流量或(和)设计时段洪水总量作为控制,对实测或虚拟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用同一倍比(设计洪峰流量与典型洪水的洪峰流量之比或设计时段洪水总量与典型洪水的时段洪水总量之比)进行放大,也可用变倍比放大,使各时段洪水总量符合同频率设计时段洪水总量而得。

可作为确定工程规模、核算工程安全的依据。

15设计暴雨:为防洪等工程设计拟定的符合指定设计标准的当地可能出现的暴雨。

16设计水位:水电站正常发电的保证程度,用正常发电总时段与计算时段的比值表示17水文站:总体蓄量变化最小的原则所选的连续十二个月,据此,跨年度的水量可减至最低限度。

18水文比拟法:水文比拟法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参证流域,参证流域应与待研究流域的水文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具有共同性,并且有较长的水文观测资料19等值线图法:等值线法又称等量线法,是用一组等值线来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的制图现象数量特征渐变的方法。

20水文循环: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也称为水循环。

21水量平衡: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在给定任意尺度的时域空间中,水的运动(包括相变)有连续性,在数量上保持着收支平衡。

平衡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计算及评价的依据。

22截留:植物枝叶拦截降水(主要是降雨)的现象。

降雨过程中,首先在枝叶表面聚积起离散的水珠,继而水珠相互并连成为铺盖在枝叶上的水层,水层不断增厚,终因水层的重力超过枝叶与水的附着力,一部分穿过枝叶间隙落入地面,成为穿过林冠的降雨,另一部分沿枝干流达地面,只有存留在枝叶上的部分才成为植物截留。

23填洼: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

为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24下渗容量曲线:下渗最大强度过程线。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最大强度称“下渗容量”,又称“下渗能力”。

25落差:.由于河床高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水位的差数。

26比降:亦称坡降、坡度。

指水面水平距离内垂直尺度的变化。

27分水线:28河槽:又称河床,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29水系:水系是指江、河、湖、海、水库、渠道、池塘、水井等及其附属地物和水文资料的总称。

30河源:河源,一般是分布在山脉中的溪、泉、冰川、沼泽或湖泊等,是河流干流(或其支流)的发源地31河口: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方。

消失在沙漠中河流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32干流:由两条以上大小不等的河流以不同形式汇合,构成一个河道体系。

干流是此河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河流。

33支流:支流在水文学上指汇入另一条河流(或其他水体)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支流所汇入的河流称为干流或主流,两河或多河交汇之处称为合流或合流处。

与支流相反的情况称为分流。

沿河水的流动方向,可称为左侧支流和右侧支流。

34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

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

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流域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

35流域面积: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出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在水文上又称集水面积,单位是平方公里。

这是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河流和水量大小及径流的形成过程。

36水位流量关系:河渠中某断面的流量与其水位之间的对应状态。

这项关系要根据当地的不同水流情况的多次实测流量和其相应的水位来确定,通常用经验曲线、经验方程或表格等形式表达。

它是由各种水力因素(如水面宽、断面面积、水力比降、糙率等)决定的。

37单位过程线:单位过程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均匀落到流域上的单位净雨量在出口断面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单位时段可以取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其标准为在此时段内净雨强度分配得比较均匀。

单位净雨一般取10毫米。

38水文年度:与水文情况相适应的一种专用年度。

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1)选择供给河流水源自然转变的时候,即从专靠地下水源转变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时候;(2)根据与地面水文气象相适应的时候,即选择降水量极少,地表径流接近停止的时候。

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开始日期是不同的,但为便于整编计算起见,实际划分时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为年度开始日期。

39水文区划:水文区划就是按照水文现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一国或其一部分划分为水文条件比较一致的若干个区域,各区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水文差异。

40水文资料:41水文年鉴通常专指水文的实测资料,即通过水文测验所收集的各种水文要素的原始记录。

又称水文数据。

42水文调查:水文调查是指为了水文分析计算、水利规划、水文预报以及其它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野外查勘、试验,并向有关部门搜集资料的工作。

43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常用的单位是毫米/天、毫米/小时44对流雨: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也称为对流雨。

其形成机制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

45暖锋雨:指暖锋起主导作用的锋面雨46水文特征值:研究水文变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时段(日、月、年、多年)内的水文要素的特征,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

47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

48径流模数:径流模数是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

单位立方米/秒*平方千米。

在所有计算径流的常用量中,径流模数消除了流域面积大小的影响,最能说明与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径流特征。

通常用径流模数对不同流域的径流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为:M=Q×1000/F49径流系数:径流系数α是一定汇水面积内总径流量(毫米)与降水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与造成该时段径流所对应的降水深度X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α=Y/X。

而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50模比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模数与较长时段内的平均径流模数的比值。

如以逐年的径流模数与多年的平均径流模数相比,则得到逐年的径流模比系数。

51净雨量:降雨扣除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等)后的雨量称为净雨。

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二者过程不同,净雨是径流的来源,径流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

我们把降雨扣除损失称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也称为产流量。

降雨不能产生径流的那部分降雨量称为损失量。

52蓄满产流: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