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关健词:挖掘;资源;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7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了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实现。

本土资源作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

隐含着既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实现需要的课程内容。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整合、优化各项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美术传统特色,关注本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去挖掘本土资源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浅见。

1.挖掘本土自然特色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隐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它能唤取儿童对自然美的观察、求知和探索,激发他们想把它画下的冲动。

这就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要利用的最好的教材。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去探索、观察、感受、认识、想象,让幼儿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表现途径,积累生活经验。


据季节变换和孩子们一起去收集材料,比如:”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民忙着播种的时节,我们可带孩子们到附近田野里,看一看农民伯伯在田里忙着耕作,插秧、播种。

让幼儿感受这些情景,教他们用线、形把所看到的物体联系起来,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观察人物的细微能力,抓形态特征的能力,教给幼儿观察对象的方法。

并会用线用形来表现他们所看到的景或物。

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也可把那景象录下,让孩子反复去感受和认识,会激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从孩子身边收集美术活动教材,还有烟叶、枇杷树、果树园满园春色的景象,这些都是一幅幅很美的画面,定能激起幼儿想作画的欲望。

”夏天”可让家长带孩子到西瓜地去参观,把那一个个不同形状的西瓜画下来。

”秋天”柿子挂满枝头,像一盏盏绿灯笼和红灯笼。

那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定会让孩子们由衷发出赞叹,”哇、太美了”!就如加登纳所认为的一样::”在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中,只要他的情感生活变化了,那么他便以欣赏者的身份参入到艺术过程中去。

”一幅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必然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

在欣赏过程中,幼儿会运用各种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情感自然真切地流露,具有儿童自身的特点,也是萌发审美情感的前提。

作为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幼儿头脑中美的“内在图式”. 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同时,注重与幼儿交流和探讨,让幼儿说出”美在那里”“你发现那里美?”促使幼儿在审美活动中体验审美的愉悦、萌发审美的
情感,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主动性。

2.挖掘土楼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永定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客家土楼所在地,土楼独特建筑和生活环境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我们开展美术教育的活教材。

正是土楼的结构和装饰闻名于世界,让幼儿也从中感受客家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揭示了土楼雕饰与中国传统建筑雕饰之间的渊源及其所具有的民俗意义,从土楼雕饰所蕴涵的审美精神中发掘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孩子们通过观赏土楼,初步了解土楼建筑特点,重点欣赏各种民间雕刻图案和装饰图案,让幼儿认识到艺术美到处可见,土楼雕饰的主要部位,也集中在屋顶、门窗、梁架和祖堂等位置。

在幼儿感受到土楼装饰美的同时.老师必须懂得合理选择、综合利用、整合优化。

把握住幼儿审美发展状况和发展时机,激发幼儿用线描装饰土楼屋顶、门窗、梁架。

在实践中感受线条装饰美,当幼儿遇到不知用何图案时,老师可放映门窗装饰图片,让幼儿从中参考,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土楼屋顶可让幼儿去亲身观察瓦片的排列,在观察中寻找自己绘画的规律,教师要按审美创新的要求发掘、提炼、优化教育资源,让美术教育体现原本特色。

使他们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土楼”“土楼人家”“土楼风
情”“神奇的土楼”等美术作品。

幼儿通过作画就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就会自动开启智慧的大门。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创作的意愿,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3.挖掘地方民俗特色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利用本地特色的风俗、节日和地方的习俗活动,进行美术教育。

让幼儿在亲历本地民间习俗中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把这些特色民俗纳入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使幼儿从小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这也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挖掘美术教育的好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有主题可画,把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一面用艺术方式表现出来。

如:”土楼人家迎新娘”,还有传统的”元宵节”抚市镇的”走古事”陈东乡的”四月八”
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题材;还有公园、街道、各社区也常组织了踩街、灯谜、灯展、舞龙、舞狮、放烟花等各种民俗活动。

可组织幼儿观赏,让有感受热烈的节日气氛,多姿多彩的生活定会给他们留下美的印象。

当老师启发他们时,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或者我们把那情景录下,再次让孩子感受,让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商量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选择、综合好的建议和方法,分工合作。

这时有些幼儿会画”舞龙舞狮”,有些会画”看灯展”、”去踩街”“五颜六色的烟花”等等,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就是一幅不同的创作画,这样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主动的发展,并且他们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画面更完美。

让他们的创作画升到更高一层。

而不是以”技能的训练”压制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产生对画画的乐趣,消除“不知道画什么的想法”。

这样才能拓展儿童的创作思维,为孩子将来
成为创造艺术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爱家乡的情怀,还可以引导、帮助幼儿形成美术资源意识,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