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康复评定PPT
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3个分量 表:
①运动量表: 测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②智力量表:测查婴儿视觉、听觉对刺激物的 反应、手眼协调能力、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以 及认知能力等; ③行为记录:24个项目,用于记录婴儿的情绪、 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 的广度等三部分。
丹佛发育筛查量表
3、反射异常
包括二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 在,二是反射样式异常。 反射样式异常可通过Vojta七项姿势反射(拉起反射, 立位或腋下悬垂反射,仰卧位悬垂反射(Landau反 射),侧位悬垂反射(Vojta反射),Collis水平反射, 倒位悬垂反射(Peiper反射),Collis垂直反射)来 检查,所谓姿势反射指婴儿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 变化时,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发动作,每一个婴 儿都具有一定的姿势反应性,姿势反应性异常必然 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即导致CP。
小儿体重估计: 出生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岁以上: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二)发育评定
baly婴儿发育量表、DDST、 GESELL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特点
1. 2. 3.
4.
肌张力异常 反射异常 姿势异常 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运动障碍要点
1、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 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CP患儿存在程度不等 的运动障碍,所以可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粗大 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注意。 2、姿势异常:CP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 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姿势分静止 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 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 势异常以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为最 明显,如舞蹈样手足徐动,痉挛性偏瘫步态,小 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语言
反映儿童听觉、发声、理解和 语言表达能力 反映儿童头的控制、坐、爬、 站、走、跑、跳、独足站立及 身体平衡能力
大运动
发育筛查
我国常用的发育 筛查量表(1) 丹佛发育筛查试验
发育筛查步骤
1.
2.
3.
4.
准确计算患者年龄 能 区 (Attribute) 划年龄线 测查年龄线上项目,向前(左侧) 个人-社会 测查,直至3项通过(F);向后测 查(右侧),直至3项不通过(P)。 无机会记录N.O.,拒绝记R。 细动作-适应性 找出某能区有两个或多个项目迟缓 (A);某能区有1个项目迟缓,但 通过年龄线的项目均失败(B)
脑瘫的脑部影像学表现
1.
2. 3.
4.
5. 6.
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约在80%左右, MRI的异常率在90%左右。 CT和MR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 常见:各种畸形(如巨脑回)、脑灰质异位、透明隔 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 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 炎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 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 不相一致。
小儿脑瘫的核心内容
3、永久性 CP不是一过性的疾病,如患脑炎时可呈现 运动障碍,但其可随脑炎治愈而消失,患 CP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永久性的运动 障碍,甚至造成残疾。如早期诊断、及时 治疗中轻症化、正常化,这就是可以变化 的含义。
CP的典型姿态
脑瘫的发病情况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患,近20年产科 和新生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 的发病率却无明显的变化。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8‰~4.9‰,我国 脑瘫(CP)的发病率为1.8‰~6.0‰、0~4 岁肢体残疾儿童约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 速度递增,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 影响。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2014)
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 痉挛型双瘫(spastic diplegia) 痉挛型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共济失调型(ataxic) 混合型(mixed)
2、手足徐动型 约占20%
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 指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的、不协调 的、不规则的、不能控制的、无目的的动作, 面部常有怪异表清,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伸出 与缩回动作。 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安静时↓,入睡后消 失。
3、强直型
此型很少见,是针对痉挛型中一组有四肢呈僵 硬状态的患儿而言。 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做被动运动时,其四肢无论屈伸都有抵抗,肌 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腱反射不亢进,常伴 有严重智力低下。
小儿CP概念的核心内容为三个要素
发育性 非进行性 永久性
小儿脑瘫的核心内容
1、发育性 脑瘫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 伤,指各种原因作用在末成熟的、正在生 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 育成熟的脑组织上。 2、非进行性 由于CP脑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故临床症状 也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 特点。
脑瘫的原因
4、异常分娩 脐带绕颈、脱垂、胎头吸引、产钳造成颅 脑外伤或通过产道难产发生颅内出血 5、新生儿低血糖 3天内血糖低于30mg/dl,3天后血糖低于 40mg/dl
脑瘫的原因
出生后因素(12%)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急性脑病、脑血管障碍 3、呼吸障碍、心跳停止、持续惊厥 4、头部外伤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2006)
1、痉挛型
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占70%。 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 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后巴氏症 (+)。 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拇指 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张力↑,大腿 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 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用力, 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美国丹佛学者弗兰肯堡与多兹编制,是目前美国托儿所、 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检查的常规测验。 检查对象:出生——6岁的婴幼儿, 由104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能区:
个人-社会 精细动作-适应性 语言发育 大运动
DDST的结构
能区 意义 项目举例
应答性微笑、开始认生、用杯 子喝水、脱外衣、容易与母亲 分开、会扣扣子 视线跟踪、两手在一起、拇指 与示指钳小丸、自发乱涂、模 仿画垂直线、模仿搭桥 对铃声有应答、学样发音、有 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说出姓名 、理解介词、说反义词 俯卧抬头、翻身、自己坐、独 站、倒退走、踢球、独脚跳、 脚跟对着脚尖走 个人与社会行 反映儿童对周围人应答能力和 为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反映儿童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反 细动作与适应 映儿童对外界事物分析和综合 行为 能力
4、肌张力异常 ⑴、肌张力↓时肌肉松驰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 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 ⑵、肌张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 状抵抗感觉,肌张力↑时有明显姿势异常,如交叉腿即是双 下肢内收肌张力亢进所致 。 ⑶、肌强直是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抽搐,是重 症CP的表现,如去大脑强直。 ⑷、肌张力不协调指伸肌张力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动。
6、混合型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型混合的CP 多见混合型有: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手足徐 动型+失调型,手足徐动型+痉挛型+失调型, 失调型+痉挛型
按瘫痪部位分类
1、单瘫:指一个肢体的瘫痪 2、双瘫:是四肢瘫的一种类型,指两侧下 肢重于两侧上肢的瘫痪 3、偏瘫:指一侧上、下肢的瘫痪 4、三肢瘫:指三个肢体的瘫痪 5、四肢瘫:指四肢都发生的瘫痪
脑瘫的早期表现
0-6个月或0-9个月患儿的主要表现
1、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 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 2、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 3、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4、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5、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 拇指内收握拳不会抓握。 6、经常有惊厥发作。
第二节 评定方法
评定原则
1. 2. 3.4.5 6.进行身心全面评定 重视患儿的能力及潜在功能 正确判断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 判定是否存在癫痫、智力、视觉、听觉、 言语障碍等。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将评定贯穿于康复过程的不同阶段。
脑瘫的功能障碍评定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 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 和转归等,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 固的科学基础。 方法:仪器、徒手 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 行1次;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 治疗计划并对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4、共济失调型(少见)5%
表现为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征的病型, 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行走时两 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 震颤,指鼻不稳,肌张力↓
5、肌张力低下型
表现为肌张力↓,呈软瘫状,肌肉松弛无力,自 主运动少,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力小 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似仰翻的青蛙 俯卧位时,头不能主动偏向一侧,易致口鼻堵 塞而发生窒息
脑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