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18
发展商业不利于国家管理,不利于国家安全
材料二(雍正帝说)市肆(商业)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即田亩(农业)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其 大商人以财力同朝廷抗衡,又侵夺农人的财产,致使农 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执,同“势”),以利 人流亡他乡,危及封建政权。 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D.禁奢侈
抑制商业:
加强工商业的管理、发展官营商业
重农
相辅相存
抑商
维护专制统治
问题探究化 1.含义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 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汉代
唐代 明清
历朝
度——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汉代
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汉初:加征商税 汉武帝:盐铁官营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1.含义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 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考点问题化 1.含义(是什么?) 2.原因(为什么?) 3.措施(如何做?) 4.评价(怎么样?)
(一)重农抑商
(二)“海禁”与 “闭关锁国”
雍正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朕观四民 (指士、农、工、 商)之业, 士之外, 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 本务,而工贾皆 其末也。
《雍正祭农亲耕图》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重农: 对商人: 4、措施: 抑商: 对商业: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抑商 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 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 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 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 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重农: 对商人: 4、措施: 抑商: 对商业: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 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 唐太宗的主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A
.(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
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 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 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㈡ 闭“ 关海 锁禁 国” ”与
1.含义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
2.原因
材料1: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 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 倭寇的侵扰 材料2:严禁商民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 易,……俱行奏闻正法。 ——《清世祖实录》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材料3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向亚、非、拉地区 进行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强行租占澳门, 1624年荷 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到东南沿海一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带侵扰。
⑴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⑵成效:①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②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⑶目的:①巩固小农经济; ②维护封建统治 ⑷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主干框架化--课时框架
四 、 主 要 经 济 政 策
考点问题化 1.含义 2.原因 3.措施 4.评价 1.含义 2.原因 3.表现及短暂的开放 4.评价
好处
危害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听从号令), 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国土),不可以战。不利于国家安全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少), 其产约则轻(轻易)迁徙,轻迁徙,则国 家有患,皆有远志(向远方去),无有居 没有安居之心 (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小聪明),好 智则多诈,多诈则巧(钻空子)法令,以 不利于加强管理 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人民教材· 必修二》p7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封建政 权的经济基础。
汉景帝: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容易驱 巩固国防 使),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加强皇权 民农则重(稳定),重则少私 重公轻私 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中央集权 民农则其产复(财产丰富), 安土重迁 其产复则重(不轻易)徙,重徙则 便于管理 死处而无二虑。 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 ——《吕氏春秋·上农》 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 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市的设、废取决于朝廷 唐代 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 官市;市的交易时间、空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
明清
历朝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 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小故事:
(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 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 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 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唐代 明清
历朝
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市的设、废取决于朝廷 官市;市的交易时间、空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市肆之税(营业税)和关津之税(流通税)
从长远看会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成长,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问题探究化 1.含义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于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问题:说明了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限 制商业?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争鸣: “中国历代统治者实际上大多 重商,搞官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商结合 ,与其说是抑商,倒不如说是重商。” 汉代
汉初:加征商税 加强“市”的管理 汉武帝:盐铁官营
——陈长华《抑商质疑》 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D.禁奢侈
禁奢侈 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 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 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蔓延,由 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而形成社会风气。所 以对奢侈世风 的纠治,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 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含义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 制王朝沿用;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 具体原因: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1.含义
2.原因
3.措施 4.评价
积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封建社会前期(明中后期以前)以积 极为主)
消极: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后期 以消极为主) 农工商应该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应该因时而变,不断改革。
(2014江苏小高考)《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
一、“重农抑商”
(一)含义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