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 政策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 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思考: 1.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 2. 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 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有了
缓慢发展。
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 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 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 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 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被雇佣④
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
•
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济现象的 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又是新的经济文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 时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一经济因 素只是在部分地区、行业稀疏出现,力量微 弱。 • 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 。 •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1、古代统一王朝的经济发展重心一般集中在首都 周围及少数重镇 2、古代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由黄河中下游到江南 关中 中原 江南(东南---中南)
表现
(1)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 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 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 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学思之窗
《尚书· 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 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 于农业生产“食”。《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 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 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材料与思考
•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 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 (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 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 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 从材料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 的根据是什么?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阻碍
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 政策 专卖制度 官营手工业 “海禁”与 “闭关锁国” “海禁” “闭关锁国”
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及政策缚阻碍社会 进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1.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 . 2.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3.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4.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学思之窗
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秦代继续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 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 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 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 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又固守重农抑 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 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中 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参考材料:
表现:
①历朝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统治者实施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
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
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
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
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
(3)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 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 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工商业管理
1、秦:全面、具体、严密 (1)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设《均工律》 2、汉:重税;以官营工商业抑制;市的严格 管理;盐铁官营---汉武帝开始。 3、新:管制专卖。 4、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来自?出资 充足资金的 作坊主、商 人① 经营 雇佣③
手工工场 ⑤ 利润
劳动 工资
自由的劳 动力②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 想和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开始于战 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 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 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 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
展
四 禁奢侈
(1)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 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 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 具体步骤。 (2)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 下蔓延,由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 而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对奢侈世风 的纠治, 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做到这一点 是非常困难的。
1、始于商鞅变法
3、“重农抑商” 政
策的表现
2、重农:奖励农耕 3、抑商:从秦到清严格 管理工商业(措施p20-21) 辅助政策:禁奢侈
4、“重农抑商” 阻碍商业的发展 政 策的后果
强化了自然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 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越国大夫范蠡弃官经商,“买贱卖贵,与时 争逐”;晋绛富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 这些说明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到了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 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 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 “邦之蠹也”。
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
林立。
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
参考材料:
3.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十五税一”,“文景 汉文帝经常对下臣们说:“黄金珠 之 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 治”时期的“三十税一”等等) 和丝麻。” • 东汉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唐代“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 • 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 清初的奖励垦荒政策和赋税制度改革等 ··· ··· (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2)推行打击富家大贾、发展商业的政策,加 强对经济的控制。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两段材料对商业的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战 国时期法家主张“抑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段材料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 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第二段材料将商 人看成是不劳而获的人。 法家的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辛苦,却获 暴利;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对加强中 央集权不利;尤其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 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 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参考答案
• 重本抑末。 • 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 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 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 与农业争劳力。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如下列朝代的经济发展重心: 秦---关中;西汉---关中;东汉---河南南阳、洛阳
唐后期:“杨一益二”;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 的共同经济基础。
•
•
1、原因:
(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 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 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参考答案
• 中国物质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 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 闭关政策。 •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 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