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根法是优化解析几何运算的又一利器

双根法是优化解析几何运算的又一利器

30
例 1 (2012 年高考重庆卷第 20 题) 如图 1 所示,
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 O,长轴在 x 轴上,上顶点为 A,
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线段 OF1,OF2 的中点分别为 B1,B2,且 △AB1B2 是面积为 4 的直角三角形.
(1) 求 该 椭 圆 的 离 心
率和标准方程;
(2) 过 B1 作直线 l 交椭
x2 + 5x + 6,且 S = {0,1,2,…,1994} ,a ∈ S,f( a) 能被
6 整除,具有这样性质的 a 的个数是 . 解 ① 估计:f(a) = a2 + 5a + 6 = a(a + 5) + 6.
设 a ∈ S,f(a) 被 6 整除,即 a(a + 5) 被 6 整除的数,
20 = 0 与(2 - x1 ) (2 - x2 ) + k2( x1 + 2) ( x2 + 2) = 0,
因为 x1 ,x2 是方程 x2 + 5k2 ( x + 2 ) 2 - 20 = 0 的两根,
所以 x2 + 5k2 ( x + 2 ) 2 - 20 = (1 + 5k2 ) ( x - x1 ) ( x -

C2
上,得 3



2 1

2 b21
= 1,解得 b21

3.因此
C2
的方程为 x2 6

y2 3
= 1.
显然 l 的斜率不为 0,故可设 l 的方程为 x = my +
3 .点 A (x1 ,y1 ) ,B (x2 ,y2 ) ,
ìïïx = my +
由 íx2 îïï 6

y2 3

3, 得 ( m2
(x

2) ,即


2y


= 0 或 x - 2y + 2 = 0.
点评 此法虽然思路清晰,但运算极为繁琐.特别
是在紧张的考试中,学生能算出最后结果的微乎其微. 本题中, 如何化简 (2 - x1)(2 - x2) + k2(x1 +
2)(x2 + 2) = 0 是运算的难点.上述的解法虽然可行, 但效率却不够高,且极容易出错. 事实上, 我们只要能
= 1 过点 P 且
图2
31
ZHONGXUESHUXUEZAZHI 中学数学杂志 2015 年第 9 期
离心率为 3 .
(1) 求 C1 的方程; (2) 椭圆 C2 过点 P 且与 C1 有相同的焦点,直线 l 过 C2 的右焦点且与 C2 交于 A,B 两点.若以线段 AB 为 直径的圆过点 P,求 l 的方程.
传统解法
(1)
该椭圆的离心率


25 5
,标准方
程为 x2 + y2 = 1;( 略) 20 4
(2) 由(1) 知 B1 ( - 2,0 ) ,B2 (2,0 ) .当直线 l 垂直 于 x 轴时,显然不成立.
当直线 l 不 垂 直 于 x 轴 时, 可 设 其 方 程 为 y =
k (x + 2 ) .P (x1,y1 ) ,Q (x2,y2 ) .
(1) 若 △F1B1B2 为等边三角形, 求椭圆 C 的方 程;
(2) 若椭圆 C 的短轴长为 2,过点 F2 的直线 l 与椭 圆 C 相交于 P,Q 两点,且F1→P ⊥ F1→Q,求直线 l 的方程.
( 答案:(1)
3x2 4

3y2

1;(2)
直线 l 的方程为 x

7 y - 1 = 0 或 x - 7 y - 1 = 0)
数列;{ bn} :2,8,14,…,200 是从数列{ n} 中,自第 2 项 起,以间隔为 6,依次取出各数,按原序排列而成的数
列;现从数列{ n} 中,自第 2 项起,以间隔为 12,依次取
出各数,按原序排列构成一数列{cn}. 显然{cn} 是等 差数列,且 cn = 2 + 12( n - 1) 同时出现在{ an } 、{ bn } 中,设其项数为 n.
+ 4k2 = 0,
化简得(1 + k2)x1x2 + (2k2 - 2)(x1 + x2) + 4k2 +
4 = 0.
所以(1

k2)
×
20k2 1+
- 20 5k2

(2k2

2)
×
- 1
20k2 + 5k2

4k2



0,(1

k2)
×
5k2 1+
-5 5k2

(2k2

2)
×
- 5k2 1 + 5k2
1,

2)
y2
+2
3 my
实际上,数列{cn} 是从数列{n} 中,自第 5 项起, 以间隔为 12,依次取出各数,按原序排列构成的一个
等差数列.故取数列{ n} 的前 12 项为“ 样本” ,其中仅
1 有 1 项( 即 5) 同在{ an } 与{ bn } 中,为样本容量的12.
则90n2

1 12,由此估计


75.
验证:因 c75 = 5 + (75 - 1) × 12 = 893 在{ an } 、 { bn } 中,但 893 + 12 = 905 > a300 ,即不在{ an } 中.故所 求的 n = 75.
圆于 P,Q 两 点, 使 PB2 ⊥
QB2,求直线 l 的方程.
分析 本题是一道典
图1
型的直 线 与 圆 锥 曲 线 的 综
中学数学杂志 2015 年第 9 期 ZHONGXUESHUXUEZAZHI
合解答题, 通 常 的 做 法 是 联 立 直 线 与 圆 锥 曲 线 的 方 程,利用韦达定理消元解决. 结合本题,问题的关键是 解决 PB2 ⊥ QB2 这个条件转换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之后的复杂运算,思路虽然清晰,但运算比较复杂.
ìïïy = k (x
由íx2 îï20

y2 4
+ 2) , 得 x2
= 1,

5k2 (x

2)


20
= 0.即
(1 + 5k2 ) x2 + 20k2 x + 20k2 - 20 = 0,
所以 x1

x2

- 1
20k2 + 5k2
,x

x2

20k2 1+
- 20 5k2 .
因 为 PB2 ⊥ QB2 , 所 以 PB→2 · QB→2 =
按从小到大排成一列, 构成数列 { an } , 需求数列 { an } 的项数 n.
考虑 a 在“ 样本” :0,1,2,3,4,5 中取值,易知 a =
0,1,3,4 时满足要求,此时 a 的取值个数与样本容量
的比值为
2 3
,S
的容量为
1995.则
n 1995

2 3 ⇒n

1330.
② 验证:因 1995 = 332 × 6 + 3,当 a = 6k + i( i =
仿例

的求法,有19n0

1 12,估计


15

16.因
c16
= 2 + 12 × 15 = 182 < 190,c17 = 194 不在数列{ an } 中. 所以 n = 16.
所以{ cn }
前 16
项之和为
S16

16( 2
+ 182) 2

1472.
例 5 (江苏第三届高二数学通讯赛题) 设 f(x) =
把(2 - x1)(2 - x2) 和(x1 + 2)(x2 + 2) 用 k 来表示,
问题便能得到解决.如若注意到 x1,x2 是方程的两根, 可把 x2 + 5k2 (x + 2 ) 2 - 20 = 0 左端的式子用双根法
表示,然后进行合理赋值,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结果.
优化解法 同传统解法可得 x2 + 5k2 (x + 2) 2 -
我们现在再来看更为复杂的例 2,若用传统解法解
决,几乎不能算出来,而双根法则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例 2 (2014 年高考辽
宁理科数学第 20 题) 圆 x2
+ y2 = 4 的切线与 x 轴正半
轴,y 轴正半轴围成一个三
角形,当该三角形面积最小
时,切点为 P(如图 2).双曲
线
C1

x2 a2

y2 b2
0,1,3,4) 时,a( a + 5) 能被 6 整除.故将 S 中的元素按
从小到大,每连续 6 个数分为一组,可分为 332 组,余
下三数:1992,1993,1994,每组有 4 项及 1992,1993 均
在数列{ an} 中,但 1994 不在此数列中. 所以数列{ an} 中共有 4 × 332 + 2 = 1330 项.
所以( x1

2) ( x2

2)


- +
16 5k2
பைடு நூலகம்

所以(2 - x1)(2 - x2) + k2(x1 + 2)(x2 + 2) =
80k2 1+
- 16 5k2

k2
×
- 16 1 + 5k2

64k2 1+
- 16 5k2

0.
所以 64k2 - 16 = 0,即 k = ± 1 .下同传统解法. 2
( 2 - x1 ) (2 - x2 ) + y1y2 = 0.
因为点 P,Q 在直线 y = k( x + 2) 上,所以 y1 = k( x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