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出)1(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2(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3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徒有虚名(副词,相当于“只”“空”)4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以一平板按其面(动词,按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动词,放下,止住)缘法而治,按功行赏(介词,按照)5(7) 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8)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副词,最终)五万兵难卒合(副词,仓促)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动词,轻视)7挟持私虑,深失孤望(形容词,私人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动词,偏私,不公道)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心,私利)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视力)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动词,视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动词,看)9呜呼,亦盛矣哉(形容词,盛大,隆重)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时哉(形容词,兴旺,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行(动词,装上)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名)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余闻而愈悲(动词,听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理解)1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介词,表示被动)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矣(动词,遭受,蒙受)将军身被坚执锐(动词,通“披”,穿在身上)12(15)望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登轼而望之(动词,遥望,远望)深失所望(名词,希望)13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其疾病而死(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做巡抚)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作记) 以旌其所为(表扬)14(2) 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3) 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4) 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15(5) 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榜样)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6)形容词作动词则尽其天年(享尽)亦以明死生之大(表明)以老于户牖之下(老死)二、文言虚词161.而(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172.以(1) 连词,表目的,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8(4) 介词,表凭借……身份。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焉(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19(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3)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4.之(1)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20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215.其(1)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3) 指示代词,“那”或者“这”。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22(1)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23(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48.当(1) 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 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25(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判断)26(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被动句(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2)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27(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意念被动句)(5)激昂大义(意念被动句)4.倒装句(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社稷有重,介词结构后置)28(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7)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于朝请,介词结构后置)29(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于大堤之上列其姓名,介词结构后置)四.句子翻译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30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31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
“以”介词,凭。
“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
“为”,读wéi,作为。
,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32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意译】(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整治了。
33【直译】(可)不幸的是,吕师孟与我结仇在先,贾余庆媚敌献计在后,我被(元军)拘押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整治了。
34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与生,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
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35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36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常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37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文: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奴仆来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38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也有重大作用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