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36例急性手外伤患者的病情护理,探讨急性手外伤患者的合理护理方法。
方法对手外伤患者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全程护理,患者提供迅速有效、明确到位的医疗护理措施。
结果 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综合护理完全康复痊愈出院。
结论对手外伤患者治疗中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心理指导,给予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关键词】手外伤护理
由于手功能特殊,受伤的几率较大,虽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外伤后治疗,护理不得当,可造成血管、神经、肌腱、骨和关节的损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据临床统计资料,手外伤占骨科急诊总数的36%,我科从2010年6月份至2011年5月共统计手外伤36例,预后均比较理想,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资料:本组患者36例,女13例,男23例,年龄19~67岁,平均41岁。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患者因意外致伤后看见大量出血,异常紧张,恐惧,再者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焦虑心理,所以我们在及时给予患手包扎止血的同时,应给以同情和理解,以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患者,
耐心讲解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并给与相关人员及家属做好入院宣教,卫生处置,住院须知,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尽量摆脱恐惧心理,增强救治信心。
1.2 疼痛护理:
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因手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神经末端的位置表浅,剧烈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以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给与心理护理的同时,及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1.3 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水平,一方面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从而缓解疼痛。
1.4 症状的护理观察患手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运动情况,并注意桡尺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因此及时评估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准确记录,以作为初步判断损伤程度。
1.4 全身观察观察失血量及生命体征,警惕发生失血性休克,正确使用止血带,固定在上臂三分之一处,局部要有衬垫,记录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5—10厘米,以防引起缺血性痉挛缩或肢体坏死,切忌将止血带绑扎在上臂中下段,以防压迫桡神经。
2 术后护理根据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麻醉术后护理
2.1 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10cm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轻肿胀。
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2.2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
忌食辛辣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防助火生痰化热。
提供可口的食物,注意调节食物的色、香、味。
骨折软组织损伤恢复期和骨病期,应多食滋补肝肾食品,如猪肝、羊肝、排骨、鳖等。
还可多食饴糖、大枣、红糖水或指导患者经常饮用枸杞子泡水代茶饮,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愈合。
2.3 局部保温应用60-100w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距离30-40cm,照射局部,室温在22摄氏度-25摄氏度术后持续照射3-4天,以后可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下地活动时患手也应保暖,同时告知患者及病室人员禁止吸烟。
2.4 合理膳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食物并注意多饮水,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5 用药护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如罂粟碱,右旋糖酐,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6 病情观察与处理(1)全身情况:患者经受创伤和手术后失血较多而降低血压,而低血压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直接影响肢体成活。
因此,术后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
(2)局部情况: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疼痛等,损伤越严重,疼痛愈剧烈,一般3-4天可是缓解,一周左右适应,
此时若疼痛未减轻且有加重迹象,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对触觉、温觉、感觉迟钝或丧失的患者吸收时,应先用健手试温后将患手放水中,以免烫伤,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冻伤。
2.7 功能锻炼术后3天(1~3周)进行伤指功能锻炼,不能主动锻炼的用健手帮助伤指被动练习,不断按摩,活动伤指或他人协助进行,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伸及指间关节屈伸。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伸和指间关节屈伸。
肩关节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每日3~4次,每次以不感到肌肉酸痛为宜。
拆除固定物后主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如折纸、穿针。
2.8 患手外固定于功能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监督患者使患手处于功能位,以减轻疼痛,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患手功能。
3 出院指导
(1)讲究个人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2)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3)饮食: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有利于神经、血管的修复;(4)坚持康复训练,改善手部功能;(5)复诊:神经损伤者3周进行肌电图检查,此后间隔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测试患指的感觉和运动情况;(6)肌腱损伤患者出院后3周复查,此后在1个半月、3、5、6个月复查。
4、护理体会
手外伤患者由于受伤部位的特殊性,时常充满了恐惧、悲观以
及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由于这些应激反应所引起的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全身颤抖、头晕、心慌、脉搏细速等,严重可致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异常。
所以要减少对患者不良刺激。
术前有效的心理指导可以促使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5 小结
手外伤已成为常见的多发外伤,严重手外伤不仅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而且可能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影响生活质量。
我科通过对多例手外伤患者实施的上述护理措施,并进行阶段性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减少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乐珍.手外伤病人的术前后护理.现代护理,2008,10(5):122.
[2]王玉岩.重症复合性外伤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8,10(6):23-24.
[3]王效道,徐斌,蔡雄鑫,等.主编,医护心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6-
[4]艳徐张立新杨秀英王春艳(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整形外科 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