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语言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36
编者姓名:周玉蓉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1.语言人类学的性质、任务、基本课题;2.语言人类学的兴起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语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本课程学习方法与要求。

计2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中国的语言/方言
主要讲授:1.中国语/方言的分布格局;2.中国语/方言分布现状的历史文化因素;3.语言格局的文化动因。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文字起源、传播
主要讲授:1.关于文字起源、传播的主要理论;2.宗教与文字起源;3.宗教与文字传播;4.文字与古代文明、文化。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汉藏语系
主要讲授:1.汉藏语系观念的提出、演进及现状;2.语言方法与汉藏语系:其成就、不足及出路;3.由人类学入手的汉藏语研究;4.实例分析。

计4学时。

壮侗语族的语言人类学问题
主要讲授:1.对壮侗语族地位的不同认识及其原因;2.壮侗语族的历史文化研究;3.壮侗语族的语言历史比较研究;4.壮侗语族与古百越文化。

计4学时。

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变异
主要讲授:1.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2.语言传承与变异;3.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动因:以解放前后、开放前后为例。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语言运用
主要讲授:1.多语、多言的成因;2.多语、多言的人类学含义;3.实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4.实例研究:以香港为例。

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主要讲授:1.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的概念;2.汉族的多元起源与汉语的多区域起源;3.岭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岭南区域语言的形成;4.岭南区域语言特征。

计4学时。

人口迁移与语言
主要讲授:1.汉语的播迁与汉语的扩散;2.历史上的居民变动与语言更迭:地名学的研究;3.当代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

计4学时。

语言人类学与民族识别
主要讲授:1.民族识别的根据;2.语言与民族的关系;3.语言更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计2学时。

第十一章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主要讲授:1.文化交流与语言借用;2.文化交流与语言转制;.文化交流与pigin、croele语言;4.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

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

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

计入平时成绩。

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Alessandro Duranti:《Linguistic Anthropolog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出版社,1999。

拉波夫:《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沃尔夫:《沃尔夫文集(语言学名家译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Kramsch:《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Spolsky :《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Hornberger:《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

戴昭铭:《语言文化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5。

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徐通锵:a.《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87。

b.《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8。

黄淑娉主编,《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