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银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银行市场风险的全面管理,有效提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根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以及x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x银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规范市场风险限额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限额,是指x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对具体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组合或者产品组合,按照关键风险指标设置的风险暴露上限或下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是指x银行运用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工具,将市场风险承担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对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报告、调整和处理的全过程。
第五条x银行进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要遵循“合理设定、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及时报告”的原则:(一)“合理设定”原则,即要兼顾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设定市场风险限额。
(二)“严格执行”原则,即要严格遵守限额管理的要求,保证限额管理的严肃性。
(三)“动态管理”原则,即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限额的执行情况,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动态管理和适时调整。
(四)“及时报告”原则,即要及时将限额执行的情况向风险管理部门、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x银行总行和经总行授权开展本外币资金交易和投资业务的一级分行及境外分行。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总行高级管理层承担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直接责任,应履行以下职责:(一)提请董事会或其授权的有权审批人审批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政策、全行市场风险限额。
(二)监督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情况和执行情况。
(三)每年向董事会报告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情况和执行情况。
(四)批准全行市场风险限额调整建议。
(五)批准新产品、新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建议。
第八条总行风险管理部承担市场风险限额管理职责,包括:(一)拟定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政策,包括:具体办法、流程、计量标准等。
(二)拟定全行市场风险限额。
(三)提出、审查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调整建议。
(四)审查新产品、新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建议。
(五)监测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
(六)向总行高级管理层报告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
(七)组织实施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尽职监督工作。
第九条承担市场风险的相关部门(以下简称“市场风险承担部门”)包括总行金融市场部、资产负债管理部。
市场风险承担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监测本部门限额的执行情况。
(二)在本部门限额内,设定和管理部门市场风险子限额。
(三)定期向同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部门限额、部门子限额的执行情况。
(四)提出全行市场风险限额调整建议和新产品、新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建议。
第十条承担市场风险的相关机构(以下简称“市场风险承担机构”)包括经授权开展资金交易和投资业务的一级分行及境外分行。
市场风险承担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监测本机构限额的执行情况。
(二)在本机构限额内,设定和管理机构辖内市场风险限额。
(三)定期向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机构限额、机构辖内限额的执行情况。
(四)提出市场风险限额调整建议和新产品、新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建议。
第十一条总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负责组织实施对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尽职监督工作的检查。
第十二条总行运营管理部负责向承担市场风险的部门提供各类业务的财务报表。
第十三条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维护等事项。
第十四条软件开发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系统的开发、优化和升级。
第三章限额体系构成第十五条市场风险限额按照设定主体可分为:(一)总行风险管理部设定的全行市场风险限额,包括对市场风险承担部门设置的部门限额,和对市场风险承担机构设置的机构限额。
(二)市场风险承担部门设定的部门子限额。
(三)市场风险承担机构设定的辖内市场风险限额。
第十六条市场风险限额按照效力类型可分为:(一)指令性限额。
该类限额对相关业务或产品的市场风险作出刚性约束,限额不得突破。
(二)指导性限额。
该类限额对相关业务或产品的市场风险作出预警性、导向性要求,限额非刚性约束。
第十七条市场风险限额的内容包括:数量限额、止损限额、风险限额和压力测试限额。
(一)数量限额包括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以及对银行业务经营相关数量指标设置的限额。
(二)止损限额指对资产组合盯市市值损失设置的限额。
(三)风险限额指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量的市场风险设置的限额。
(四)压力测试限额指对压力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不利变化设置的限制。
第十八条市场风险限额应根据风险管理能力和系统支持能力逐步增加限额类型,全面覆盖x银行的市场风险种类,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四章设定和调整流程第十九条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设定频率为每年一次,流程为:征求相关部门(机构)建议→总行风险管理部拟定限额→高管层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董事会或其授权的有权审批人批准。
第二十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设定市场风险限额的大小、类别、监测频率、预警条件、处置方式等要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x银行风险偏好、资本情况以及压力测试结果;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既往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对市场风险的把握能力,既有投资的风险敞口状况,上一年度限额执行情况;以及业务或产品的账户划分、业务或产品的特性等。
第二十一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设定市场风险指令性限额时,应考虑相应业务类别的适用性。
原则上对于市场流动性不足,或无法及时卖出的资产类别,不设置指令性限额。
第二十二条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发起的新产品、新业务,涉及市场风险的,在产品审批同意后、业务开办之前,应按照以下流程向风险管理部门申请新产品、新业务的市场风险限额:(一)市场风险承担部门发起的新产品、新业务的市场风险限额设定流程为: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提交新产品、新业务分析报告和限额建议→通过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以部室商办件的形式报总行风险管理部进行审查→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执行。
(二)市场风险承担机构发起的新产品、新业务的市场风险限额设定流程为:市场风险承担机构业务部门提交新产品、新业务分析报告和限额建议→同级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限额审查→分行高级管理层审核→总行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总行风险管理部会签→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新产品、新业务的分析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一)新产品、新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二)拟采取的风险缓释措施。
(三)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市场风险限额的具体数量、限额类型、效力类型、监测方法等建议。
第二十四条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或市场变化等需调整全行市场风险限额,调整流程为:总行风险管理部提出调整建议→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执行;或总行市场风险承担部门通过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以部室商办件的形式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提出调整申请→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查→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执行;或市场风险承担机构业务部门提出调整申请→同级风险管理部门会签→分行高级管理层审核→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查→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执行。
限额调整申请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一)调整限额的业务背景、市场背景分析。
(二)有关的风险缓释措施变动情况。
(三)市场风险限额的具体数量、限额类型、效力类型的调整建议。
第二十五条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对全行市场风险限额进行调整:(一)市场风险管理的相关监管政策发生改变,对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要求作出调整。
(二)全行经营战略和风险偏好进行调整。
(三)全行资本发生变动,或者经济资本管理策略发生改变。
(四)因市场环境变化,使得业务、产品的风险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五)经总行高级管理层批准,需要调整市场风险限额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市场风险承担部门设定和调整部门子限额的流程是:在符合部门限额的条件下,市场风险承担部门设定或调整子限额→送总行风险管理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市场风险承担部门设定部门子限额,应符合以下原则:(一)基于市场风险指令性限额设置的部门子限额,应为指令性限额。
(二)单个交易员的限额大小,最高不得超过部门限额的50%。
(三)子限额的算术和不得超过部门限额。
(四)比例形式的子限额,折算成对应数值后的算术和,不得超过部门限额的对应数值。
第二十八条市场风险承担部门可以按照地区、业务单元、交易员、以及资产负债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等标准,设定部门子限额。
第二十九条市场风险承担机构设定辖内市场风险限额的,不得超过总行设定的市场风险限额,并应参照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设定和调整流程规定,制定辖内限额的设定和调整流程。
第五章监控和报告第三十条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负责监测本部门(机构)市场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并每季一次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汇总管理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负责检查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对部门(机构)限额的执行情况,并分别按季按年向总行高级管理层、董事会报告限额监测情况和检查结果。
第三十一条全行市场风险限额应设立预警条件:(一)指令性限额的预警值为限额的80%。
(二)指导性限额的预警值为限额的90%。
第三十二条全行市场风险限额预警条件被触发后,应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并提交对相关业务或产品的处置措施建议。
报告路线和时限要求为:(一)触发部门限额的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交处置建议(触发预警条件两个工作日内)。
(二)触发机构限额的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机构业务部门向同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交处置建议→同级风险管理部门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触发预警条件三个工作日内)。
第三十三条对指令性限额的处置措施建议,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触发数量限额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要卖出有关资产、降低业务头寸,保证限额占用恢复正常。
(二)触发止损限额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要立即卖出相关资产、对相关敞口进行平盘,避免损失的扩大。
(三)触发风险限额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要通过卖出、平盘,或通过使用相应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等手段降低风险敞口。
第三十四条对指导性限额的处置措施建议,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触发数量限额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应采取提交限额调整申请,或调整有关资产头寸等手段,保证限额占用恢复正常。
(二)触发风险限额预警条件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机构)应识别影响资产组合风险的有关因素,制定缓释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计划,包括: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调整组合中风险程度较大的产品类别等。
第三十五条全行市场风险限额被突破后,应逐级上报总行高级管理层。
总行高级管理层认为必要的,还应向董事会报告。
报告路线和时限要求为:(一)突破部门限额的,市场风险承担部门通过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以部室商办件的形式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总行风险管理部向总行高级管理层报告(突破限额后一个工作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