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行》教案大全

《琵琶行》教案大全

《琵琶行》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琵琶行》教案关于《琵琶行》教案八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体会本诗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手法。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是XXX的一首诗,请大家一同品位一下!主旨是那一句?明确:最后一联,不要为沦落的身世感到过度的悲伤,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的生活。

究竟诗中是什么样的白居易,什么样的知己,什么样的琴声,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二、文学常识1.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2.作者生平入仕以前(772—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800—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 (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

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臣,连续上书论事,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

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

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本文写作背景)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

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

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

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

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

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

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

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

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3.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三、重点字词句1.视频朗读材料,疏通字音。

商贾gǔ恬静tián 贬谪zhé霓裳cháng 六幺yāo荻花dí乍破zhà慢捻niǎn 幽咽yè迸裂bèng嘈嘈cáo 间关jiān 虾蟆hámá名属shǔ教坊fáng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篦bì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2.古今异义词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古:两个词,因此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词类活用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状②遂命酒名—动③商人重利轻离别形—意动用法4.文言句式①歌以赠之宾语前置,介词“以”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诗文的主要情节。

)1.诗前面的小序有何作用?明确:(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情节;(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3)点明写作的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情感基调。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明确: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江边送客,巧遇琵琶女之事。

3.全诗一共分为五个自然段,给每段概括一个小题目。

明确:(1)江头送客 (2)琵琶传情 (3)追忆往昔(4)同为沦落 (5)司马衫湿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

共同点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5.“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明确:相同点:本是京城女a.来自京都去年辞帝京誉满京都名艺人b.出色才能天涯沦落才华横溢大诗人年长色衰守空船c.落泊失意直言相谏遭贬谪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

五、合作探究(三读文章,重点品析第二自然段)1.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明确:一共三次。

第一次,闻声不见人,情相触;第二次,见人再问声,情相通;第三次,知人重闻声,情相融。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有什么好处?明确:(分析句子,指导背诵)(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