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种质资源学专题思考题作物种质资源思考题1、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和利用情况?答: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一,征集两次:50年代中期,征集21万份,70年代末80年代初征集11万份。
二,考察:1978年以来,完成各类作物考察约30项,收集各种作物种植资源7万余份。
发现了一批新类型和优质、抗性或丰产性好的栽培品种,以及极具潜在价值的野生近缘。
三,引种:1978年以来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各种作物种质资源10多万份,其中编目6.7万份。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库保存:创建长期库、国家中期库10座、青海复份库相配套的安全保存综合技术体系,约180种作物的33.2万份种质,经生活力监测,贮存在国家库长达15年的作物种质,未发现生活力丧失的状况。
田间保存:目前我国已建立30个国家种质圃,保存种质材料达4.7万余份。
离体保存:建成两座国家试管苗种质库,保存甘薯1400份(江苏徐州),马铃薯900份(黑龙江克山)。
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用液氮贮藏粮食、蔬菜、花卉和药材等21份材料的种子并种植获得成功。
此外对一些花粉、愈伤组织以及顽拗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成功。
原生境保存:有野生稻4个、野生大豆三个以及新麦草等原生境保存点。
五,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从1986年开始,有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组织协调400个单位、2500名科技人员进行全面的鉴定与评价。
2、3、4、5、六,作物核心种质:建立了主要农作物的基础核心种质如小麦、水稻、大豆。
目前正在建立主要农作物应用核心种质。
七,作物种质信息处理:建成了拥有180种、37万份种质信息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建成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答: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一,农业生产上种植的作物日益减少。
二,作物品种单一、遗传基础狭窄。
三,作物野生资源在遭受破坏。
作物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有:一,努力开发新的栽培植物。
二,充分发挥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的潜力。
三,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
简述国外引种中植物检疫的重要性答:第一,人类活动与病虫害传播。
自然阻隔地里的屏障如高山、海洋、荒漠曾对植物病虫害传播起重要的阻隔作用,但是现在各种交通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使这种自然屏障作用明显的减弱,是远距离的病虫害扩散加剧。
第二,病虫害通过植物材料的携带而远距离传播。
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苗木或无生命的植物产品都可能携带有害生物。
由于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或适宜的环境会引发大面的扩散和蔓延,从而危害引种国家的环境与经济。
第三,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有害生物的入侵会造成农林疫情,威胁人类健康,导致生态失衡,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答: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种传真菌、种传细菌、类病毒、种传线虫、种传害虫、有害杂草等。
植物检测的基本技术有:一,目测技术,目测杂草种子、虫瘿等;二,镜检技术,利用显微镜或电镜检测害虫、病原真菌;三,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病原真菌、细菌等;四,指示植物,检测病毒、类病毒等;五,血清学,检测病毒、植原体;六,分子检测,检测病毒、细菌、真菌、植原体、害虫等。
简述植物检疫的程序答:植物检疫主要有三个步骤,引种审批,引种检疫,隔离试种。
第一步,国外引种审批。
一般的种子、苗木的审批须经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的审批。
禁止进境植物的种子和苗木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的特批。
第二步,引种检疫。
在货物到达前,向口岸检疫机关检报,若检疫合格,口岸检疫机关签单放行。
第三步,隔离试种。
在隔离试种场圃中进行隔离试种。
一年生植物须经一个生育周期的隔离检疫;多年生植物不得少于2年的隔离试种。
由口岸检疫部门和地方检疫机构的共同进行检疫监管,若发现疫情,由审批单位知道进行除害处理。
若未发生疫情准予解除隔离,进行调运。
6、概念解释:居群,繁育居群,生态型,基因多样度,基因分化系数,等位基因,《生物多样性公约》(CBD),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遗传使用限制技术(GURT),传统知识与土著权利答:居群是指:在生物群落中占据特定的空间、起功能组成单位作用的任何一个种的个体群体。
繁育居群:生活在一起并能互交繁育、享受共同基因库的同种个体群。
生态型:同一物种分布于不同的生态或地理区域的遗传类群或居群。
基因多样度:又称期望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一种基因的两种或数种改变型。
传统知识/土著知识是人类感知自然并反作用于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代代相传的一种知识。
CBD:1992年6月1日在内罗毕通过,同年6月5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开放签署,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主题思想是生物资源属于国家主权范畴。
方便获得与利益分享要平衡,实现农民权利。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遗传使用限制技术:7、简述野生物种考察收集的取样策略答:多个群体的取样策略主要2项指标:第一,群体间遗传逸散程度(多样度),对于分布广的一般的基因取样时即使涉及的群体较少、取样量少,也不会丢失;但对于稀有基因,如果取样范围有限,取样量不够大,很可能就收集不到。
但就要收集的群体,关键是能够把仅分布于当地的一般基因收集到。
一般原则是把每个群体拥有的大量的等位基因都收集到,把适应当地生态地理环境的群体所具有的等位基因收集保存起来。
第二,遗传变异水平,即每一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以及分布的范围和模式,一般原则是,遗传多样性价值高的群体,取样量要大。
具体策略有:一,同一生态区内,对某一物种收集50个群体;每一群体收集50个单株;同一位点随机取样,但如果小气候有明显不同或存在杂合现象,要分开取样;每一单株,要去够足量的种子或无性繁殖体。
若实际情况8、考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根据考察的性质和任务,应认真做好相应的预备工作。
的分布状况和特征。
二,通过座谈会,了解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道路、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考察路线和明确的收集目标、特别是对重点物种、重点分布地区必须有详尽的计划。
三,设施准备。
仪器设备有摄像机、照相机、GPS定位仪、标本夹、笔记本、9、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第一,重点应放在那些遭受灭绝或有被取代的威胁的材料上,在国际上国家中或研究所内制定保护计划安排优先保护次序。
第二,保证种质资源具有强生命或高活力,因为有生命的种子才可以利用。
低活力的劣质种子会影响种质遗传完整性。
应采取各种方法来延长或维持种子的强生命力或高活力。
第三,确保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
在收集,取样,保存繁殖更新时都应注意,尤其在繁殖更新时保证群体的授粉隔离。
第四,备份安全保存。
异地保存如长期库与青海复分库;不同种质圃种质库之间互为保存;种子与植株互为保存;植株与组织培养物互为保存;采用立体的保护策略。
10、种质库的种子贮藏与一般农业上的良种贮藏有何不同?答:种质库种子保存与一般的良种贮藏的不同之处有种质库的种子贮藏:1)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包括生活力检测,破除种子休眠,种子干燥,种子的密闭包装技术2)种子贮藏过程中安全保存技术包括生活力、活力检测,种子寿命预测及种子衰老预警,遗传完整性检测,繁殖更新技术3)种子保存质量标准与管理技术农业良种贮藏:1)真空贮藏,目前比较先进的贮藏手段。
把种子放在真空、密闭、低温的环境下。
2)干燥器贮藏,把种子放在纸袋或布袋中,装入盛有干燥剂的干燥容器内,然后加盖密闭放在阴凉干燥处。
此方法保存的种子时间长,发芽率高,但贮藏量小,只限于少量良种保存。
3)仓库贮藏,种子数量较大时使用此法。
仓库的类型有四种:一是普通贮藏库,不设空调只安装换气扇。
二是干燥贮藏库,不调节温度只调节湿度。
三是冷却除湿库,能调节气温湿度。
四是低温干燥库,温度在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30%。
4)挂藏,成熟后不易落粒的荚果和鳞茎等成株捆扎成把,挂在阴凉通风处逐渐干燥,至农闲时或使用时脱粒。
11、影响种质库种子贮藏寿命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有遗传因子;母株生长环境(温度、光周期、降雨量、土壤温度及无机元素);种子构造及成分;种子休眠及种子的硬实程度;成熟度;种子含水量;种子活力;种子大小等因素。
二,影响种子的外在因素有贮藏寿命;贮藏环境的湿度;贮藏环境的空气成分;种传病原菌;昆虫;处理种子的化学物质等因素。
12、何为种质遗传完整性?在异花授粉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过程中,如何确保其繁殖更新种质的遗传完整性?答:遗传完整性是指:群体的遗传结构得到完全的保持,包括基因型频率分布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和其原始群体一致。
异化授粉作物种质更新过程中保护遗传完整性的措施有:第一,采取恰当的隔离和种子处理措施,避免外源花粉和种子的污染。
第二,保证足够的群体繁殖大小和减少自然选择的机会,最大程度的减少遗传漂变和遗传漂移。
第三,采取恰当的授粉技术保证有效的随机交配。
13、试管苗保存马玲薯、甘薯等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要实现马玲薯、甘薯等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试管苗保存,你认为应研究解决哪些主要的技术方法?卢答:无性繁殖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在一定的保存条件下,能较长时间的维持种质的遗传稳定性。
试管苗保存应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一、选择适合的材料。
二、分离无病样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