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5篇)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5篇)历史是没有终点和尽头的,它是人类不断前行、不断创造的过程。
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人类美好未来为目标来建构和发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
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
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二、雅克萨之战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2、雅克萨之战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
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
”(《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
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
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课后作业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2【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
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讲授新课】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
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频繁出征和扩张。
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最终希腊获得胜利。
(简略讲述三次波斯战争经过,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他们对于三次希波战争中熟悉的英雄的故事)二、亚历山大东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看《亚历山大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伊苏斯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作适当补充)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的认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
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教材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教师还可进一步补充,这时的亚历山大城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者、艺人纷至沓来,竞芳斗艳,各显才华。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规模时的疆域四至──北达不列颠及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东至幼发拉底河,南括埃及、苏丹北部及整个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濒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由于战争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这是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至于繁荣的情况,让学生看教材内容。
回忆在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的往来有关知识,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
书中有两句英汉对照的古代罗马的谚语,它们实际上是罗马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加强历史学科与英语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当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能形成以下认识:“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出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等等。
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这是学生必须认识并加以理解的。
对此教师让学生结合亚历山大东侵影响的学习展开自由讨论,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基本方面。
正如教材在导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样:“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碰撞。
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罗马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二是的诞生和发展。
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
优秀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4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