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
以下是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原文欣赏】《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翻译: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简介:《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背景: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
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
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
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字词: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着名的都会。
解(jiě)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⒃青楼:妓院。
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高一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二、通假字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三、一词多义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四、词类活用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五、古今异义的词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
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
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②今义:儿子)六、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七、难句翻译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2.【河】内【凶】。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4.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8.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