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篇一:分区管理制度分区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维护公司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制订本制度。

2.制定依据《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则》(工信安【2013】20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12);《郴州七三二零化工安全管理制度》。

3.区域划分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总库区四个区域。

办公区(生活区):一门卫至二门卫之间周边围墙围定及归属于公司管理的区域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二门卫至三门卫之间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三门卫至转手库(老总库)外大门之间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生产区;总库区:新总库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总库区。

4.管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总库区实行标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警示标识,置于醒目的位置。

所有区域的治安安全由武装保卫部负责维护,门卫安保人员负责进出人员的身份查验、违禁可疑物品的查验、个人违规物品的收缴保管等。

门卫大门须随时关闭,外出车辆无出车单的,一律不予放行。

值班记录必须如实登记清楚。

4.1外来车辆、办事人员需经过登记后,方可进入办公区(生活区)。

4.2进入生产辅助区的车辆、办事人员需经过武装保卫部批准或在业务联系部门相关人员陪同下,经门卫安保人员核实、记录完整信息后方可进入生产辅助区。

4.3生产区和总库区是公司的要害部位和重点保护区,门卫安保人员必须严守岗位,高度警惕,确保生产区、总库区安全。

4.3.1凡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的人员,严禁随身携带烟火、引火物、易燃物、移动通讯工具,安全员和公司其他有关管理人员随时有权对进入该区域的人员进行搜身检查和其他形式的检查。

4.3.2外来参观、工作检查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时必须办理准入手续,领取临时通行证,在公司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接受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并更换劳保护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并将随身携带的烟火、移动通讯工具等物品存放在指定的位置,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后方可进入上述区域。

4.3.3 外来人员进入重点区域内从事其它临时性工程作业时,公司应与外来人员所在单位或本人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3.4生产区和总库区严禁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时,必须向安全生产部提出申请,将动火的作业场所的浮药、卫生彻底清理干净,做好防范措施,并取得由安全生产部开具的动火证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位置,不得随意变动。

动火作业时,动火监护人应在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

4.3.5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生产区、总库区,如需进入,必须有武装保卫部及有关部门的有效凭证,经门卫安保人员查验、核对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进入。

手续不齐一律不予进入。

4.3.6对手续不全或违规欲入人员进行劝阻、教育、纠正,对劝阻无效的人员,采取果断措施并立即报告武装保卫部,直至依法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4.3.7总库区大门须随时关闭落锁,开启时门卫安保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管。

篇二: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完整版)A1、A2厂房等8项工程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日期: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有限责任公司 A1、A2厂房等8项工程项目经理部为贯彻公司对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强化现场监督,落实监管责任,全面推动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调动员工为现场生产服务的积极性,使施工管理走上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正规道路,并起到励志和奖优罚劣的警示作用,特制定以下规定供各位施工管理人员遵照执行。

本办法适用于总包和各分包单位的所有工程管理人员。

一、考核制度1、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服从领导安排,积极完成工作任务;树立“成本领先、安全和质量并重”的主导思想,对业主和团队负责。

2、实行工资待遇与绩效挂钩制度。

项目部将对管理人员个人进行工作能力、成绩、态度等方面的考核、评分,作为待遇和职位调整的依据。

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将给予特别奖励。

二、会议制度召开工作会议是施工过程中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传达指令及问题研讨的有效方式。

遵守会议纪律是对与会者的基本要求。

1、要求参会的管理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得无故缺席、迟到;确因有事不能参加的须先请假。

与会者应履行签到手续。

2、保持会场肃静,不开小会,不得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尽量不打断发言,若中途质疑应举手提示。

3、与会人员要穿着整肃,注意形象,整个过程不应有不雅举动;带齐纸、笔,认真记录会议内容。

4、定期召开生产会议是促进生产管理的有效手段。

(1)生产例会:每月底召开一次生产例会,对当月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措施,调整、安排下月施工生产计划。

会议内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报公司,下发各相关单位。

参加会议组成人员: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分包单位主要管理人员。

(2)生产周会:每周五下午4:30~5:00时召开生产周例会,总结本周生产情况,揭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生产投入对比、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采取对策措施予以应对;根据月进度要求和本周生产完成情况调整、制定下周施工计划,明确施工重、难点,提出任务要求。

参加会议人员:项目部生产(含技术)管理人员,各分包单位主要管理人员。

(3)随机协调会:临时出现的施工问题可适时召开协调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针对即时发现的困难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置措施并迅速付诸行动。

管理人员需根据情况将会议内容和要求全部或部分向班组及其他参施人员认真宣讲、灌输,监督执行。

有保密要求的内容必须严守秘密。

违反会议纪律者将作处罚。

三、值班制度施工正常展开后生产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必须全程掌控实施情况,安排现场值班可行且十分必要。

1、管理人员要服从值班安排,主动承担值班责任。

2、值班实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上不交、下不接,防止断链。

3、值班人员要真实记录施工现状(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法立即解决要迅速上报。

交接班时应将值班情况告知接班者。

重要过程需安排值班:边坡支护、土方回填、混凝土浇筑、高架作业、防水工程、夜间施工。

工作值班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自觉遵守值班规定,准确掌握现场状况,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不得擅离职守、敷衍其事,要为现场生产站好岗、服好务。

违反值班规定者将给予必要处罚。

四、施工管理工程管理涉及成本、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五个方面,贯穿施工全过程。

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辅以实践经验,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强调预控、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牢牢控制施工生产大局,努力推动管理工作向既定目标步步迈进。

1、成本控制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坚决贯彻“成本领先”的原则,明确争取合理利润才是施工行为的最终目的。

(1)仔细阅读招、投标文件和签订的施工合同(含补充协议)及投标报价,熟悉文件条款,严格按照规定内容制定生产计划。

(2)共同研究、确定、执行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技术措施。

(3)严格材料管理制度,控制材料损耗○1材料部门要做细致的市场调查,对材料、设备的价格、质量、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作认真的分析、比较,过程中实行投标报价,选定合理低价(可参照市场价、造价信息等资料)的合格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价格的确定必须有预算部门参与,必须坚持主材采购价格不高于成本价(含材料主价、运费,从预算报价中剥离各种费率和合理利润后得到)的原则。

由于无法避免的涨价造成高于限价,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向甲方先行确价。

○2为规避价格风险,错开涨价高峰期,大堆材料应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采取一次集中购进或分批进料的方法进行备料。

○3在得到质量和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可优先选用质优价廉的新型材料。

○4随时掌握施工进度与用料的平衡。

依据月度生产计划,每月25日前由生产部门编制完成下月材料需用计划并迅速提交材料部门。

如需调整应提前三个工作日提出。

○5现场料具严格按照平面图布置码放,本着“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划分片区、包干负责,明确责任人。

○6实行现场材料的发放、使用、回收等过程的控制,建立相关台帐,掌握材料使用情况,防止物资流失。

整个过程均需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依据材料消耗定额,限额发料及全数回收(扣除损耗)是降低消耗、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

○7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控制材料消耗。

现场材料的发放一律先由生产班组提出用料申请,经专业工长对照定额消耗量审核、批准后方可发出;高价值重要材料发放还须经生产经理同意。

○8过程中要巡查现场,对违规用料行为应提出纠正和制止,造成的浪费有权按规定作出处罚。

(4)工程分包合同签订前要作内部评审,集预算、技术、现场管理部门主要人员参加,审查约束条款、价格确定等重要内容特别是明确消耗、损耗指标及收取配合费,意见统一后由指定责任人签署。

(5)严格用工制度,从加强管理入手,控制现场零工的发生;不得肢解分包合同规定任务内的每道生产步骤,所属范围内用工、用料均不另计。

(6)防止超范围施工、用料。

(7)控制每道工序的标准化作业,核算实际投入成本,厉行节约。

(8)对分包单位仅按协议规定提供施工条件;对分包队伍收方必须卡严。

篇三:施工现场材料进场堆放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材料进场堆放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规范材料进场和堆码,保持现场材料周转有序,保证施工作业安全,落实现场扬尘控制和环境保护,依照中国建筑一局(集团)《项目管理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材料堆放分区、责任到人对施工现场材料进场进行分区管理,划分各单位材料堆放区域,落实总包责任师和分包责任人(见施工区域分区图)。

材料进场首先由物资部验收合格后按材料计划单,通知计划人或使用区域总包责任师,再由总包责任师联合分包责任人把材料卸载到指定堆放区域。

二、材料堆放的原则:1、整齐、合理堆放,保证使用方便,现场整洁,使用安全,保证材料质量和“先进先用”。

2、材料堆放必须按现场分区布置图堆放材料,材料分类、分批、分规格堆放,整齐、整洁、安全。

挂材料标示牌。

3、材料堆放距离基坑边坡2m以外,并整齐、平稳、高度不超过1.5m,严禁随意拆除施工现场围挡、围栏和防护以便堆放材料和通行。

4、现场材料堆放不得依靠定型化防护和临边防护,距离不小于200㎜,不得堆放在消防管上,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和电箱通道。

周转材料应堆放在指定区域,安排专人及时码放整齐,考虑堆放时间,运输车辆等场地关系,不得影响其它材料的进出和影响施工。

三、材料堆放的标准1、模板、木方上下对齐、平稳,堆放不得超高,离木工房10m内不得有明火,配置灭火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