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国际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的研究

最新国际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的研究

国际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的研究南京陆军指挥学院N a n J i n g L u J u n Z h i H u i X u e Y u a n毕业设计报告(论文)题目:国际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对策的研究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摩擦概述...................................................................................................... -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启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自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已成为中国出口商面临的较大问题,与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性贸易摩擦也呈加剧之势。

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产生的对国际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表现为跨越国家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国际贸易摩擦主要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摩擦分别是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的贸易摩擦、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摩擦、有关保障措施的贸易摩擦以及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贸易摩擦,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 - 3 -一、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的国际贸易摩擦.............................................................. - 4 -1.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倾销的定义以及有关反倾销的规定。

............................ - 4 -GATT第6条将倾销定义为:“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产业损害,或产生实质性产业损害威胁,或对某一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阻碍,这种倾销应受到谴责”。

简言之,倾销即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造成损害的行为。

............................................................ - 4 -二、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摩擦.................................................................... - 4 -三、有关保障措施的国际贸易摩擦........................................................................ - 5 -四、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国际贸易摩擦................................................................ - 5 -第二章我国出口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 6 -第三章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 - 9 -一、理论根源 ........................................................................................................... - 9 -二、经济根源 ......................................................................................................... - 10 -三、政治根源 ......................................................................................................... - 10 -第四章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对策...................................................................................... - 11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和利益冲突也使得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

中国加入WTO 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因此,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特征也随之出现,这毫无疑问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确保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特征方面上采取对应的举措。

关键词: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对策前言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在此期间,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同时,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

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在WTO框架下,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为保护自己国内市场,纷纷转向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维护本国进出口贸易,由此便形成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阻碍,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第一章国际贸易摩擦概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启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自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已成为中国出口商面临的较大问题,与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性贸易摩擦也呈加剧之势。

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产生的对国际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表现为跨越国家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国际贸易摩擦主要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摩擦分别是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的贸易摩擦、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摩擦、有关保障措施的贸易摩擦以及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贸易摩擦,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一、有关倾销与反倾销的国际贸易摩擦1.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倾销的定义以及有关反倾销的规定。

GATT第6条将倾销定义为:“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产业损害,或产生实质性产业损害威胁,或对某一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阻碍,这种倾销应受到谴责”。

简言之,倾销即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造成损害的行为。

2.反倾销摩擦愈演愈烈。

合理使用反倾销手段,防止不正当竞争,是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在现行的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内,反倾销制度的目标应主要服务于实现全球贸易有序、自由地协调发展。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一直在滥用这一“合法”的保护手段。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反倾销案件数量大幅增加。

据世贸组织统计,在诸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反倾销是被使用最多的措施,普遍存在于世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

二、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摩擦1.世贸组织协议中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根据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有关规定,WTO成员有权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国家和地区安全利益、保障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出口产品质量等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上述这些措施总称为TBT措施,具体可分为三类: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技术法规指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的工艺和生产方法的强制性技术文件,也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技术标准是由公认机构批准的,为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规定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和特性的非强制性文件。

合格评定程序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的程序。

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规定之外,还包括世贸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中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以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资源、劳工标准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

2.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演变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

与一般贸易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付国外产品,并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演变成为贸易保护工具之一。

三、有关保障措施的国际贸易摩擦1.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关保障措施的规定。

根据《保障措施协议》,保障措施是由于特定产品的进口增加而采取的“紧急”行动,当这些进口品造成了对进口成员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存在严重损害威胁时实施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采取暂停关税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形式,可以采取包括进口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税率超过约束水平等措施。

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有:①不可预见的发展;②进口急剧增长;③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④因果关系。

2.保障措施成为新的贸易保护的手段。

(1)越来越多的国家拿起保障措施这一武器。

(2)成员方发起和实施保障措施的数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保障措施委员会年度报告揭露的信息,按WTO成员方向保障措施委员会所做的通知统计,自1995年1月1日WTO成立起至2005年6月30日为止,成员方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共计139起,年平均调查约为13.2件;成员方实施保障措施共计68起,年平均实施数为6.48件。

(3)保障措施针对的产品较集中。

WTO成立以来实施的保障措施所涉及的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化工产品、农畜产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和纺织品,这些多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简单加工和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加工层次高的、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很少或基本没有。

在统计分析中占产品比重最大的是农畜产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和纺织产品,约占全部产品的90%以上。

四、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国际贸易摩擦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一个企业或产业,或一组企业或产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者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