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外贸依存度 12.4 27.2 ( %) *年均增长率>GDP增长率 46.1 36.1 40 44 43.9 50.3 60.3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2)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80
中国出口贸易额
1995 1997 1998 2000 2002 2003
* ———————x100%
拉美 大洋州 16.2 2.3 2.0 18.3 2.6 1.8 17.2 2.6 2.1 16.9 2.9 1.9 美 港 14.8 14.1 17.0 14.0 15.7 11.4 15.7 11.1
非洲 % 1.4 1.7 2.2 2.0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5)总体仍处粗放型发展阶段
3000
2000 1000
1950 53 57 65 70 80 88 94 97 98 99 00 01 02 03 年份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980 1988 1994 1997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进出口总额 378.2 1027.9 2367.3 3250.6 3239.2 4743 5097.7 6207.7 8512.1 (亿美元) 2492 2661.6 3255.7 4383.7
波折起伏时期(1958--1978)
• 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以后,中国的进出口 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 公司垄断经营,并严格按 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 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 制,盈亏由国家统负,从 而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 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的格 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 政企不分的外贸体制。
•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国 •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保护主义更加隐蔽化、管理化
•管理体制规范化
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1、1949年之前的中国对外贸易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汉、唐、 元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 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 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中国对外贸易的 动力不足。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 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 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世界出口贸易额
0.92 2.96
3.3
3.2
5.0
*排位
28
11
10
9
7
5
4
*中国FT增速远高于WT增速(1978--1997, 年均增15.6%,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3)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1980 *工业制成品 49.7 *初级产品 50.3 1985 1990 1995 1997 1998 2000 01 02 ( %) 50.6 74.4 86.4 86.9 13.6 13.1 88.7 89.8 11.3 10.2
•蓬勃发展时期 (1979--)
1979-1987年下放外贸经营权 1988-1990年推行承包经营制 1991-1993年深化改革(主要是取消补贴, 大力推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 1994年至现在的综合配套改革(实行统一政 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 结合和推行代理制)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
进口额
11805 4930 3501 3325
占世贸总额的 %
15.17 8.43 5.99 5.17
英国 中国
5964 5097.7
2735 2661.6
3229 2436.1
4.73 0.40
国际贸易发展史
丝绸之路 (西汉) 出口
进口
郑和下西洋 (明朝)
封建生产关系稳定性 历代王朝重农抑商
贸易 停滞
7000 6000 商品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服务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5、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重要性不断增加
•商品结构高科技化
• 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 • • • • • • • (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 (A)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B)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C)经济发展带来的 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 结构的变化 (D)战后国际经济 秩序的改善
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49.4 25.6
机电产品 * ———— 出口总值
6.1
32.5
36.2
42.3 44.6 49.9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4)商品流向的集中度高 * 洲别分布: 亚洲 欧洲 北美
1996 60.2 1998 57.2 2000 57.7 2002 58.1பைடு நூலகம்*国别地区分布 : 1996 (%) 1998 2000 2002 17.8 18.4 18.2 18.2 日 20.7 17.8 17.5 16.4
(1) 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
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 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 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 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 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 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 国际贸易: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 的交换。 • 产生的条件是各自为政的社会实 体——国家的出现和剩余产品。 它是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和世 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国家出现后,贸 易跨越国界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古代的世界贸易:
约公元100年,中东、印度、中国 (汉王朝)之间产生“地区间贸
易”。
交易商品主要是奢侈品 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小
丝绸、珠宝、 香料等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由西班牙出 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哥.达 加马从欧洲绕到南非好望角通往印度。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 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地理大发现是适应 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 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地理大发现为欧洲人开辟了一系列新土地、新航 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 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 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1、1949年之前的中国对外 贸易
(3)、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
两次鸦片战争
(西方的胜利除了武力优势外,还包含着制 度、道德甚至文化的因素 )
2、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 开拓与发展时期(建国--1957)
• 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确定了“独立自 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特别是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的《对外 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奠定了中国社会主 义对外贸易基础。从此,从此,中国社 会主义的对外贸易走上了集中统一领导 和管理的道路。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贸易:商品或服务的交换. 贸易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贸易最早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东产生。 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扩大(三次社会大分 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二、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 近年的出口扩张主要依赖于低价竞销 * 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 出口市场过度集中
* 贸易总额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差距大
* 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
贸易总额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差距大
• 2000 世界出口前5位:
欧盟(17.2%) 美国(15.7%) 日本(9.6%)
加拿大(5.6%) 中国(5.0%)

2000 世界进口前5位:
美国(23.9%) 欧盟(18.2%) 日本(7.2%)
加拿大(4.7%)中国(4.3%)
中国与美、德等5国对外贸易比较
时间:2001年 单位:亿美元
国别
美国 德国 日本 法国
贸易总额 出口额
19114 10626 7548 6520 7309 5696 4047 3195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3、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 代发生产业革命,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 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机器大工业代 替了工厂手工业。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相比: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贸易的商品结构改变。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 据海关统计, 2003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 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进口41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39.9%,进 出口顺差255.4亿美 元, 同比下降16.1%。
8000 7000 6000 5000
进出口额
4000
1、1949年之前的中国对外贸易
(2)、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外贸停滞。 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 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 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 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 “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 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 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 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