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人是有志气的”和“中国人是亚洲人”这两句话中的“中国人”这个概念(c)。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2.“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物理学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D.同语反复3.下列对概念进行限制正确的是(a )。
A.把“犯罪”限制为“反革命罪”4.“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c )。
C.反对关系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c )。
C.SIP 真6.“动物”这个概念属于(a )。
A.普遍概念7.“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之间具有(A )。
A.同一关系8.下列限制或概括,正确的是(A )。
A.“勤劳”概括为“美德”9.“学校可以划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和体育学校.业余学校”。
这句话所犯的划分错误是(B )。
B.子项相容10.“期刊分月刊和季刊”,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 A )。
A.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全部外延11.若“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有的P不是S”三个判断均真,则S与P具有(D )。
D.交叉12.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c)。
C.“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13.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都是(A )。
A.单独概念14.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则这一判断的形式一定是(C)。
C.有S是P15.当S真包含于P时(A )。
A.SAP与SIP都真16.“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d )。
D.全称肯定判断17.对于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些B是A,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b )。
B.真包含于关系18.“小王是转业军人”与“小王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判断(c )。
C.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19.“新中国的青年是勤劳的,我是新中国的青年,所以我是勤劳的”这段话犯了(c )。
C.“混淆概念”的错误20.以“大学毕业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个判断为真,进行推理,可必然推出(d )。
D.“有些大学毕业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21.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D )。
D.思维形式及其规律22.“岛就是海洋中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
A.定义过宽23.可以驳倒“凡是植物都是绿色的”这个假判断的判断是( C)。
C.有些植物不是绿色的24.下列各组判断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断定,其中违反排中律的是( B )。
A.小王不可能没受贿B.小王一定受贿,小王一定没受贿C.小王不一定没受贿D.小王一定受贿2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A )。
A.单独概念26.农谚得出“牛马年,好种田”的结论运用的推理是( b)。
A.完全归纳推理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科学归纳推理D.探求因果联系法28. 在“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民族”这句话中,“一个勤劳的民族”是(b )。
B.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29.“能被2整除的数”与“能被3整除的数”,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b )。
B.交叉关系30下列概括错误的是(c )。
C.不正确的思想——错误31.“法是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定义犯了(b )。
B.定义过宽错误32.判断和语句的关系是( d )。
D.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33.在“有的著名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在外延上具有(a)。
A.交叉关系34.已知某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此判断是(a )。
A.SOP35. “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这个三段论是AAI式,所以,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AAI式。
”这一推理( c )。
C.联言推理的组合式36.“甲与乙两人同时是凶手或者同时不是凶手”,该命题是( b )。
B.选言命题37.“并非他不可能成功”[负命题]与“他必然会成功”这两个命题是( d )。
D.等值关系[双重否定等值式]38.在“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鲁迅是知识分子”这两个语句中的知识分子是(b )B.前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后一个是非集合概念39.当SAP和POS均取值为真时,则S与P必具有(c )关系。
C.P真包含S40. “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是借助(d )推理得出的。
D.完全归纳推理41.类比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之一在于( a )。
A.思维进程不同42.“一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或者是由于前提虚假,或者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是由于前提虚假;所以,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不是由于形式不正确”这一推理,是( c ) 。
C.错误的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43.某大学现有中文系.经济系.物理系等十七个系,这是(c )。
C.把整体分为部分44.“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群众”这句话中,“群众”这个概念是(b )。
B.在前一句是集合概念,在后一句是非集合概念45.“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某人犯罪,所以某人犯法。
”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b)。
B.否定后件式46.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前提真的情况下,结论(c )。
C.真假不定47.“李华或者懂数学,或者懂逻辑。
李华懂数学。
所以,他不懂逻辑”这一推理犯了(b)。
B.“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认另一部分选言支”的错误48.“西北大学的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和“小李是西北大学的学生”,这两句话中使用的“西北大学的学生”这个概念,它们(d )。
D.在前一句中是集合概念,在后一句中是非集合概念49.“年龄为30岁以下的人”与“年龄为15岁以下的人”,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c )。
C.真包含关系51.“《三国演义》”与“《鲁迅全集》”的外延关系为(c )。
C.全异关系52.下列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A.把“金属”概括为“元素”53.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d)D.把“生产资料所有制”限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55.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假,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d)关系。
D.S真包含于P56.“小李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c )判断。
C.关系57.下列判断与“这次考试可能会及格”为矛盾关系判断的有(b)。
B.这次考试必然不及格58.“小王参加会议,小张也参加会议”和“要么小王参加会议,要么小张参加会议”这两个判断(d )。
D.可同假,不可同真59.“或是SAP真,或是SEP真“这个判断属于(b )。
B.不相容选言判断60.“或者SIP假,或者SOP假”这个判断属于(b )。
B.不相容选言判断61.“并非全班所有的同学都会打排球”与“并非全班所有同学都不会打排球”这两个判断(c)。
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62.以“没有一个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为前提进行换质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c )。
C.教师都不是非知识分子63.根据判断间对当关系进行直接推理,以“所有的诈骗罪都是侵犯财产罪”为前提进行直接推理,可必然推出(c )这样的结论。
C.有的诈骗罪是侵犯财产罪65.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b )。
B.SEP真且SOP假66. “说一个三段论若形式有效且前提真实,结论则真实不对;说一个三段论若形式有效且前提真实,结论则不真实也不正确”,这段话犯了( b )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B.模棱两不可C.转移论题D.自相矛盾67.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 c )前提的知识范围。
A.少于B.等于C.超出D.有时等于有时超出68.既断定“刘华是工人”又断定“刘华是党员”,在逻辑上(d )。
A.违反矛盾律B.违反排中律C.违反同一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69.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可以得出(d )。
A.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B.非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C.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D.不正确的推理都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70.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都是假的,其推理形式(d )。
A.必然有效B.必然无效C.不可能无效D.可能有效71.“假言判断”可以概括为( b ) 。
A.假言推理B.复合判断C.简单判断D.负判断72. “做文章没有绝对固定的格式”和“做文章大体上有一定的格式”,这两个判断之间是(d )关系。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等值关系D.既非矛盾关系,也非反对关系73. 负概念与正概念的外延之和( b ) 。
A.大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B.等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C.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D.不能确定74.“性质判断由量项,联项,主项和谓项组成,性质判断按质可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这段文字是如何说明“性质判断”这个概念的?正确的答案是( b ) 。
A.都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都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75.“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的说明是( d )。
A.仅从内涵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76.下列概括,正确的是(A)A.“太阳”概括为“恒星”B.“普通逻辑学”概括为“哲学”C.“军队”概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D.“共青团员”概括为“青年”77.“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真理是不怕批评的”这论证属于( A )。
A.直接论证的演绎论证B.直接论证的归纳论证C.间接论证的反证法D.间接论证的选言证法78.若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则小前提只能是( A )。
A.A判断B.E判断C.I判断D.O判断79.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 D )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80.以“A不是B,B是C”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是( d )。
A.C不是A B.A不是C C.有A不是C D.有C不是A81.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d )。
A.全同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相容关系82.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d )。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8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d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84.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 的外延关系为( d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C.A与B全异D.A与B 交叉85.巳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 )。
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82.“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