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中的四章内容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五章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虽然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但是比较灵活。
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4题共42分。
第二大题填空题15—19题共58分。
本次试
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
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
多分析和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
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
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第5小题考查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涉及水解和电离的知识点。
10小题考查的是滴定管的读数涉及滴定管的结构。
11小题涉及等效平衡的问题。
属于较难题。
12小题溶液混合的浓度计算及电离和水解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87小题考察水的电离和盐对水电离的影响。
2、填空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15题考查的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属于易混淆概念。
是学生
的软肋。
得分较低。
16题(1)小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
方法,部分同学在描述上不准确,如颜色变化“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
写成溶液变色、溶液变成紫色、溶液由红色就成无色等,“半分钟内不褪色”,
不写或写成1分钟或一段时间不褪色。
第(2)小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
误差的分析,学生对误差分析的依据理解不够,分析不够严谨分析不透彻。
第(3)小题是水的离子积和PH计算,涉及对数运算和指数运算。
许多同学不能把数学
知识和化学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
失分较多。
17题是2011年新课标高考第27大
题少了第5小题。
第(1)、(2)小题考察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3)、
(4)小题考察化学平衡的图像题和转化率的计算,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图像题的
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综和能力要求较高属于较难题。
抽样的40人中有6人得0分。
18和19题是二选一,题涉及有机化学基础和结构化学,作的不好.逻辑思维要
求较高。
三、.结论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是很理想,不及格人数偏多,其中原因之一是选修4在学习中,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些畏惧感,压力较大。
选修五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联系建立不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效果不明显。
另外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时间较少,练习量少,不能深入思考,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
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所以一些做过讲过的也做错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很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
解题思路不清晰,解题能力欠缺。
语言表述和书写不规范,常出现专用名词、术语的错别字和表达错误。
对于图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很差。
2、改进措施
(1)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化学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仍要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像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的书写等。
做到点点过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2)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这一块必须牢牢抓住。
提高课堂效率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精讲。
当然,光做到精讲还是不够的,讲与练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到精讲的同时,一定还要做到精练。
我们的练习一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能覆盖我们所讲的化学核心知识,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的选取,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有一定“变”的前提与可能。
(3)注意发散。
我们不管是讲知识点,还是评讲习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衔接,所讲知识要有一定的跨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的观念,才能较好地形成比较完整与系统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比较深入。
习题的讲评,如果能做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讲,长此以往,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4)加强化学备课组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加强研究。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习题;研究高考。
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平时的教学应当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