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诊断学重点1

分子诊断学重点1

分子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治和转归提供分子水平信息。

基因:基因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信息的片段基因组:是指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信息,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

基因组学: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即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差异。

生物大分子:指分子体内由分子量较低的基本结构单位首位相连形成的多聚化合物。

CsCl-EB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CsCl-EB法是一种沉降平衡离心法,经超速离心,离心介质CsCl形成一连续的密度梯度,在过量EB存在的条件下,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经离心平衡后得以分开。

(CsCl-EB法分离质粒和染色体DNA就取决于溴化乙锭与线状及闭环DNA分子的结合量有所不同)。

Western印迹:蛋白质印迹,又称免疫印迹,是一种通过标记的抗体检测经SDS-PAGE分离的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克隆载体: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一类DNA分子,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克隆和扩增外援DNA片段表达载体: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一类DNA分子,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获得外援基因的表达产物。

重组DNA技术: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DNA在体外重组于能自我复制的载体DNA分子上,然后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增生,以获得大量的目的DNA片段,或以此为基础,通过基因的诱导表达,得到大量相应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基因组文库: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

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即基因组文库,它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基因。

cDNA文库:提取组织细胞的mRNA,逆转录成Cdna, 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细胞,得到含重组DNA的噬菌体或细菌克隆,从而构建成某种生物的cDNA 文库。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PCR即聚合酶链反应,是利用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等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断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在适合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生物芯片:是采用类似集成电路制作中的微加工技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若干不连续过程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上,并使这些分散的过程连续化与微型化,以此来实现对大量生物样品中各数据的快速自动和并行处理。

基因芯片: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的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

第二章1分子诊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特点:直接以疾病基因及其表型为检测对象,特异性高,属于病因学诊断,其检测结果不仅具有描述性,且具有准确预测性;分子诊断不仅可准确诊断有基因表型异常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其可对疾病基因型的变异作出判断。

2、分子诊断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性技术得到建立及应用?第一阶段:主要利用DNA分子杂交方法进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第二阶段:创建并利用PCR技术。

第三阶段:以生物芯片为代表的高通量密集型技术。

4、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有哪些?与原核比较,主要区别是什么?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1)基因组庞大2)线状双链DNA和二倍体3)非编码区远多于编码区4)功能基因大多不连续5)重复序列5、真核生物线粒体基因组有何特点?①非孟德尔的母性遗传②高突变率③异质性和复制分离④阈值效应⑤半保留复制与协调作用6、什么是人类基因组多样性?产生多态性的方式主要是什么?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即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差异。

产生的主要方式:(1)重复序列单元的拷贝数变异(2)可转座元件导致的分子多态(3)单个核苷酸的变异第三章2、酚抽提法制备真核基因组DNA的原理及相关试剂的作用。

酚抽提法:主要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

首先在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的条件下裂解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漂浮其中,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底部,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

相关试剂作用:EDTA为二价金属离子螯合剂,可用螯合DNA酶激活所需要的Mg2+ Ca2+等二价金属离子,从而抑制DNA酶的活性,并具有降低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SDS 为阴离子去垢剂,其作用是降解细胞膜及乳化脂质和蛋白质,使与其结合的物质沉淀从而达到分离作用,另外SDS具有使蛋白质变形、解聚和降解DNA酶的作用;RNA酶主要有效水解RNA;蛋白酶K则可水解各种蛋白质及裂解细胞酚使一种强蛋白变性剂,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也可抑制DNA酶的活性;pH8.0的Tris溶液主要是使DNA能顺利进入水相,而避免其滞留于蛋白质层。

3、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的原理。

碱裂解法主要利用在NaOH提供的高碱性(12.0—12.6)条件下,强阴离子去垢剂SDS 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经处理后使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缠绕在细胞膜碎片上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在高钾盐条件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保留于上清中容易通过离心将其分离,当PH调至中性时,宿主染色体DNA片段也不能再复性。

而质粒DNA链重新恢复其天然状态。

通过无水乙醇沉淀质粒DNA,并用70%的乙醇洗涤,得到的质粒DNA可用于限制酶图的绘制、细菌转化、特定DNA片段的分离、DNA测序和PCR等试验。

第三章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4在对真和细胞RNA进行分离纯化时,如何避免和取出Rnase的污染?酸性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总RNA的原理。

一要全力避免细胞外RNase的污染并抑制其活性,二要尽快地抑制细胞内RNase的活性并极力地去除RNase。

对广泛存在的细胞外RNase,应在RNA制备的全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严格的措施以避免其污染和抑制其活性。

空气中弥漫的烟雾与飞扬的灰尘都可能因携带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而带来RNA酶的污染,应选择一个洁净的实验室进行操作。

操作者是RNA酶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全部试验过程中均需戴手套与口罩操作并经常更换,所用的玻璃器皿需置于干燥烘箱中200°C烘烤2h 以上。

凡是不能用高温烘烤的材料如塑料容器等皆可用0.1%的焦炭酸二乙酯(DEPC)水溶液处理。

除DEPC外,其他RNA酶如钒氧核苷酸复合物,这种由氧钒离子和4种核糖核苷之中的任意一种所形成的复合物,能与多种RNA酶结合并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原理:以4mm/L的异硫氰酸胍为蛋白变形剂,0.14mol/L的β-巯基乙醇可切断蛋白分子内二硫键来提高蛋白变形,然后在pH4.0的酸性条件下,经酚/氯仿抽提裂解溶液,通过异丙醇沉淀RNA与75%的乙醇洗涤来制备RNA。

、5.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含量的测定及纯度的鉴定蛋白质分离:二维凝胶电泳(1等电聚焦凝胶电泳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图像分析技术)第四章分子克隆克隆载体必须具有四个条件:①具备复制能力,保证重组DNA在宿主细胞内独立复制②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点,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③具备多个拷贝数,易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分开,便于分离提纯④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⑤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基因克隆的载体类型: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黏粒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噬菌粒载体质粒特点如下:1、分子相对较小(3∽10kb);2、松驰型复制;3、具有适当的多克隆位点以便外源DNA 插入;4、具有插入失活筛选标志,便于从平板上直接筛选阳性重组子;5、质粒能携带的外源DNA 片段一般较小(<15kb基因克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待克隆的DNA 片段(基因);2、载体的选择3、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4、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5、重组体的筛选酶主要用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特定序列,DNA聚合酶I或其大片段(1)缺口平移制作标记DNA探针(2)合成cDNA第二链(3)填补双链DNA3′凹端(4)DNA序列分析逆转录酶将mRNA转录成cDNA以制备基因片段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分子或片段2. ColE1:天然质粒,属高拷贝型。

特点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后,质粒仍然能复制达到每个细胞1000-3000拷贝之多。

选择标记:大肠杆菌素(colicin)E1和对E1免疫的基因(immE1)3. pBR322该质粒具有以下优点:1)分子大小4363bp,容易纯化。

2)含有2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作为选择标记。

而且每一个标记基因都含有单一的酶切位点,可以插入DNA,amp基因内可被Pst I, Pvu I, Sac I切开,而四环素抗性基因可被BamH I, Hind III切开,通过插入失活筛选重组子。

3)受体细胞内,pBR322以多拷贝存在,一般一个细胞内可达到15个,而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存在条件下,可达到1000-3000拷贝,如氯霉素。

可以产生大量的重组pBR322分子4. pUC系列pUC8的优点:1)突变位点位于复制起点,复制前可以使细胞中质粒的拷贝数达到500-700个,可以提高载体的产量。

2)重组子的鉴定可一步完成,固体培养基中添加amp和X-gal, IPTG,节约了一半的时间。

3)pUC8的多克隆位点,可以使具有不同粘端的DNA片段插入载体,而不必连接linker。

4)载体中的多克隆位点与M13mp系列的载体是相同的,因此,插入pUC系列的克隆DNA 可以直接转入M13mp载体,可以进行DNA测序和体外定点突变。

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也称为Sanger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2ˊ,3ˊ﹣双脱氧核苷酸(ddNTP)参入到合成的DNA链中,由于脱氧核糖的3ˊ位碳原子上没有羟基,因此不能与下一位核苷酸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DNA合成反应即终止。

在测定时,首先将模板分为四个反应管,分别加入引物和DNA聚合酶,将32P或35S标记的dNTP(仅标记一种即可)作为底物参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反应一定时间后,每一管内加入四种ddNTP 中的一种,就可获得一系列在不同部位终止的、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