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佛山蓓蕾艺术学校先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将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为此,我国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普遍的关注。

今天,我们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师的心理。

从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展开讨论,以求问题的解决。

意义、定义、特殊性1、研究教师角色的意义(1)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与行为在实践中证明,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自己完成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教师才知道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

从而主动适应自己的角色。

反之则会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适宜行为,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

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研究与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应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非常的复杂多样,因而教师往往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兼有多种不的角色。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

而在这些角色冲突中,教师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矛盾的情绪,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教师从理论上弄清角色冲突的成因,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在实践中碰到的角色冲突,用积极的方法去消除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心理紧张与矛盾情绪,实现良性循环。

(3)帮助教师有效的实现角色期望[1]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的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他人对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期望,而每一个角色个体同时也对自我有一定的期望。

教师想要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以及实现自我的“角色期望”,都应从理论上认识与了解角色期望形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创造条件,去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和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2、角色的含义“角色”一词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后来由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扮及行为,而逐渐形成关于解释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现代角色理论。

角色一词在这里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角色是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能力相统一的产物,作为“与某一位置有关的期待行为”,[2]角色无论对社会或对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我们可以将角色的诸多功能概括为互动,规范和自我表现三大方面:(1)角色的互动功能,这是角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方面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而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角色的扮演和形成也无一不是在互动中进行的。

正如特纳所说:“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他们用符号交流,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互动;这种角色扮演涉及识别他人使用的符号,互动产生的心灵和自我使人类成为独特的物种。

反过来,人类这类能力的产生又使互动成为社会的基础。

”[3](2)角色的社会规范功能,角色是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对于每个不同的角色,社会都赋予其特定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个体只有更好的体现这种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表现相应的行为模式,才真正是在扮演自己相应的角色。

(3)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这不但是角色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也是不同在共同的社会期望之下,扮演同一角色却能够表现出各自特点的原因所在。

以上三个功能尽管体现的是角色的不同功能和侧面,但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角色是通过互动来表现自己,而在与他人进行互动时,为了使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有演和自己行为的真实含义,就必须遵循角色的基本规范,并按照此规范的要求进行表现自己。

角色功能的这种整体性是角色运作的前提,也是一种社会角色顺利进入社会的保证。

3、角色的特殊性(1)教师角色的社会互动性角色与互动联系密切。

人们一方面通过互动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在这个意义上互动又是角色互动,另一方面角色的形成与扮演又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因此互动性是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存在的,但教师的角色互动性又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的角色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主要是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错综复杂,既可表现为教师与某一个学生的互动,也可以表现为教师与更多的学生的互动。

教师正是通过与学生的角色互动,从而使教师努力去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

(2)教师角色的社会规定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社会必然对教师的角色予以严格的规定。

具体地说就是对教师的角色的权力与责任以及履行这些权利、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道德水平、工作作风、行为方式、教育的技能、能力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而教师也只有认真按社会所规定的角色内容要求自己,武装自己,才能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角色任务,尽到自己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做好自己的工作。

(3)教师角色的社会示范性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即要求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加热爱学习与生活,更加尊重他人与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1、家长代理人在教育活动实践中,教师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就家长而言,他们送孩子上学也就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给了教师,家长希望老师能理解父母,像父母一样对待他们,关心与爱护他们。

而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从疼他爱他的父母的怀抱里来到老师的怀抱里,出于本能则会在潜意识里把老师看成自己的父母。

在这样双重角色期望中,教师的身上无形之中就扮演了代理家长的角色,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教色才能满足学生与家长无形之中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因而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学生有时对老师所表现的撒娇行为,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在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作为代理家长主要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本准则,因此教师应摒弃在一些父母身上所表现的对孩子的娇宠、溺爱等负面行为,正确的帮助学生进行区分,使他们知道那些是被允许的那些是禁止的。

2、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细节都看的很认真。

而教师的作用之一是传授学生知识。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但教师如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浅尝辄止或不坚持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那么就无法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还应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技能,教师应自觉的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去指导教学实践,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

只有这两方面相结合,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3、心理医生现代儿童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使人们对教师产生了儿童心理医生的新的角色期望。

这既是年轻一代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一种角色。

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该懂得学生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有关规律,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与咨询等有关技术,只有这教师才能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和卑下的心理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健康成长。

4、道德典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也是教师所担任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教师这一重要角色。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4]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教员”。

[5]这些著名的论断,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侧面强调教师的这一职能。

教师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其基本要求是:提高自我素质,做新一代的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讲道:“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惩罚制度都代替不了。

”[6]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7]由此可见教师的自我素质和自我形象是构成教师塑造新一代灵魂的基本条件。

其次教师也必须掌握新一代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具备对新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技能。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扮演好这一角色。

5、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学生的这种渴望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是要尊重满足他们这种“优势需要”。

因而老师不能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受者也不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他必须放下身分走进学生中去,担当起学生的知心朋友的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对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作用。

而教师只有对学生满怀热情,充满同情,才能赢得信任,分担困难。

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有时表现为一种相互平等的个人友谊,而在其他时候,教师只是一个宽容和谅解的人,他能让学生把他的困难和问题无顾虑的说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发泄和紧张的解除。

6、领导者不论教师如何平易近人,如何的慈爱,但他总是在负责执行领导的功能,比如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纪律评分、定等,评判行为的正确性,调停打架与争论,施用奖赏与惩罚等。

因而教师必须慎重的使用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力,对待任何事情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作一个公正的领导者。

7、代罪羔羊教师有时不可避免的成为学生仇视的对象,有些学生来到班级之前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比如:家庭、社会或以前班级的排斥和惩罚,使他们养成了反抗权威自我保护的观念。

他们将所有有权力的人看成有威胁的人物,看成是使他们受挫折和痛苦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儿童养成了好斗性,矛头有时直接指向教师,将教师看成一个方便的代罪羔羊。

这些儿童甚至不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正常的友爱和善意的帮助,在他们看来,允许教师对他们友好,接受友爱与善意就等于“投敌”,“叛变”,就会在同伴中丧失他们的“政治生命”。

某些“改过自新者”会受到他们的小团体的无情开除。

因些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对自己这种难堪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忍受力,找到突破口去分化这一情绪。

以上是教师所担任的各种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作用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是不一致的,不一致的角色作用就构成了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角色冲突主要是指教师由于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角色任务或不能够实现一定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

教师常见的角色冲突类型有如下几种:1、角色内在冲突。

它是指教师面对不能协调并存的角色期望,或者对其角色期望有所竞争时产生的角色冲突。

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角色冲突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常有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