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会提问》读书报告

《学会提问》读书报告

xxxx大学成绩2016 —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批判性思维中的理性之光——《学会提问》读书报告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ADM214-1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学号 xxx姓名 xxx学院 xxxx专业 xxxx批判性思维中的理性之光——《学会提问》读书报告目录序言 (3)第一部分:这个答案是什么? (3)第二部分:评价《学会提问》 (4)第三部分:自我感受 (5)附录:《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7)序言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能力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行动不同”。

我也十分赞同这句话。

当人们还在追问“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够唤醒自己的创造天赋,制定周详、可行的计划?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表生动活泼、言简意赅的演讲,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有些人是如此富有思想”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式上,这样,那些让自己不由惊叹的疑问都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一部分:这个答案是什么?在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提出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认识深入挖掘的过程。

而《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讲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

在读的过程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两个概念:“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就像把海绵放在水中一样,充分吸收水分,这种思维有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量大、思维方式是被动的,不用绞尽脑子地冥思苦想这些优点,因此来的轻松和便捷,但是这个思维有一个及其严重的问题,就是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没有提供任何的方法。

而“淘金式思维”则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去理解。

对于人来说,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相信什么忽略什么。

有淘金式的思维,意味着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通过与读者进行积极地沟通,能够尽快地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价值几何。

当许多资深书蠹都在迫不及待地告诉我门,哪些书籍不容错过,哪些书籍不值一看时,我们都得面对一个权衡取舍。

我们羡慕的那些富有思想的人都会做出一个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

当然,就一般而言,人们总是会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一种即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地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这样,我们将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

然而,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脑袋变成让混乱思想肆意践踏的跑马场。

于是,有思想者都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即主动的收集知识,并在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过滤,最后分类整理。

就拿读书作比,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但要看读书的人是以何种方式读书。

若仅仅像海绵似的只知道吸收、而不知道筛选过滤,那么并不见得读书能使这个读书者明智。

淘金式思维与海绵式思维的最大不同在于,淘金式思维有一个处理的过程——即接收、筛选、过滤以及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的过程,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淘金式思维也是一种批判式的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具有思辨力,而不是为我们提供了炫耀自己缜密思维的工具。

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有强弱势之分。

弱势批判性思维,旨在捍卫自己的观点,评价以及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强势批判性性思维,旨在强迫我们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初始看法、质疑一切主张。

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缜密的思维,这是一种狭隘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通过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

最终看到那些和你意见不合的人服服帖帖地甘心认输,看似你是成功运用了批判性思维。

但同时,这也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性化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

我欣赏与享受思想的碰撞,却厌恶思维的专制与思想的扼杀。

前者,以强制性的批判而带来了一切论述与思想的平等地位;后者,以利己的心态而带来了一切论述与思想都将匍匐在唯一言论的阴霾中。

而有思想的人往往都会选择前者,抵制后者。

第二部分:评价《学会提问》《学会提问》原名《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是由美国Neil Browne以及Stuart M. Keeley合著。

Neil Browne是柏林格林州立大学的杰出经济学家,Stuart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

他们都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考期刊》的编辑委员会。

通过这一背景,我可以得知这本书是十分专业的,而不是有噱头的成分。

尽管书的作者是专业的、内容是专业的,但这也不等于本书的质量是优质的。

当我阅读了这本书后,这本书也被我分到优质的书籍一栏中了。

为什么?因为这本书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

1.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2. 理由是什么?3. 哪些词语有歧义?4.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5.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6.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7.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8.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9.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10.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11.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具有如此完整性的批判性提问结构,对于那些希望被称为“有思想的人”的一类人自然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即便是一个不懂或不了解批判性思维的人,也能通过阅读这本书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同时并能根据作者梳理的这个批判性提问结构刻意练习并掌握这种思维方式。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专业书,但这不意味着枯燥乏味,书中通过大量实例与练习使得这本讲述理论的书籍并没有完全归于学术上的研究,而有点偏向于实用主义,这对普通人的练习运用是有益的。

第三部分:自我感受对于工具书,我一直抱有工具书要速读的态度,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这仅限于第一次的阅读,相信在之后时间充沛的时候我会再度阅读,到时候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阅读主要是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对于工具书而言,概念就是灵魂。

如果我们不了解概念,那么读得再细致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此获得收获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去了解概念。

《学会提问》一书中有许多概念是值得了解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以及“价值观冲突”、“价值观假设”、“描述性假设”以及“谬误”等等,可以说了解概念是认识这些抽象性词语的途径。

我回想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比如在读书的时候,自己会逐字逐句地细读,并且尽可能地记住所有的材料,在关键字和关键的句子下面做标记,确保自己没有遗忘任何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中情况下,自己的任务就是充分地理解和记忆作者书中的观点,但是仅限于记住并没有做出评价。

而采取淘金式思维的人则会问自己一些问题,在寻找答案的时候质疑作者所提出的主张,并且在书中写好批注,时时刻刻地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最终,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现在这个知识和数据爆炸的时代,信息纷至沓来,人仿佛淹没在了信息的潮流中,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够得出千千万万种观点,而那些信息是真正有效的,那些观点是正确的,需要我们从中精挑细选,很显然,这个时候海绵式的思维的效率就很低了。

而且,海绵式的思维容易在众多的观点中迷失自己。

在以后的读书学习过程中,要渐渐地学会淘金式的思维,面对一个问题,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之上,问自己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

不断地让自己和问题进行对话,加深自己的理解,对待别人提出的观点,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和判断。

其实,淘金式思维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要有足够的积淀,有着判断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知识储备,学术上要有专业基础、为人处世上有道德底线、做人做事上有原则目标。

所以,对于我自己来说,目前除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总结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这本书中的可学之处,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批判性提问结构,同时设计了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课后习题。

阅读虽然是一个了解与训练思维的过程,但是却是缓慢的、无意识的。

而本书中每一章的训练思维的习题,都是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让我们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批判思维。

当然,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当然远远不够。

但是这为我们打开批判性思维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钥匙。

而此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运用这种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

生活或许没有必要充斥着逻辑与批判,但是在讨论时,如果运用得当,其实这是对谈话双方获得双赢的好归宿,能实现一方获得了思维的启发,一方也在不断提问、纠正的过程中完善了论述。

可以看出,这本书对于我们思维方式的更新换代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附录:《学会提问》读书笔记第一章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海绵式和淘金式:备选的思维风格P4P4 海绵式思维缺陷它不能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哪些信息和观点值得相信,哪些应该反对。

如果一个读者时钟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他始终相信其最后接收的信息。

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成为别人思想的木偶都是一件可怕的事。

这意味着你的决定是一个偶然的联想,而不是慎重判断的结果。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你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可以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情绪行事,而没有听清楚自己内心的决定。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

P11思维与情感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情感卷入不应该成为你接受或者拒绝一个观点的主要基础。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思想,你就必须对那些你感到怪异甚至危险的观点保持开放性。

P13 微弱的和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强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将批判性问题应用到所有的观点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

通过强迫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们就能避免自我欺骗和对别人的盲从。

只坚持己见的人其实知道的很少。

他的推理很可能很好,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驳倒他。

但如果他也不能驳倒对立方的推理,那就说明他没有坚持任何观点的基础。

弱的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维护你自己已有的观念;强的批判性思维是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第二章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论题是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P20 论题的种类描述性论题就是针对有关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的提问。

说明性论题就是那些针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

P22 寻找论题结论就是演讲者或者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第三章理由是什么P32在确定理由之前,你不能对一个结论的价值做出判断。

要确定理由,就必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那些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观点。

如果我们仅仅是评价作者的结论,而不分析作者的推理,我们就会倾向于固守自己已有的观点,并迅速接受那些与自己的看法相同的结论。

如果要检验我们自己的观点,对于与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所提出的理由,必须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

P33 理由+结论=论证只有论证和推理才存在逻辑关系,才可能存在逻辑上的缺陷。

第四章哪些词句有歧义P48 在你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者明示或者暗示的)之前,你无法对一个观点做出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