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民法的渊源
教学重点:民事法律
教学难点:判例法
一、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出自罗马法,泛指法的效力的来源。
1、法的实质来源——指法的力量的来源和法的效力的根据。
(神的意志;君主的意志;人民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
2、法的形式来源——指法的创立方式或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
即法是由那类国家机关,以何种方式创立的,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法学研究中,多是用第二种含义,民法渊源的概念:民法的渊源即是民法的表现形式,指正式载有民法规范的公开文件。
在法律效力上,民法渊源是指一切有效的民事法律,包括制定法、习惯、判例和法理。
二、民法的具体渊源
(一)成文法
1.宪法中的民事规范
宪法中关于财产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规定、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都是调整民事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也是《民法通则》和各种单行民事法规必须遵循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院在民事审判中,在缺乏实体法依据时,曾援引宪法为依据,表明宪法具有可司法性。
2.民事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民事立法文件。
(一)基本法;《民法总则》,目前正积极研究制定《民法典》。
(二)合同法方面:《合同法》、《担保法》
(三)物权法方面:《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
(四)知识产权方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
(五)亲属法方面:《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
(六)商法方面:《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破产法》。
3.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国务院有关民事部分的法规、决议和命令,是民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4.民事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民事审判的司法解释,在审判工作中具体适用。
5.地方性民事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在效力范围上具有从属性,且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地域局限性。
6. 规章
7.国际条约中的民事规范
另:行政规章中的民事规范并不属于立法,但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行政规章应当作为裁判的重要参考。
(二)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习惯在民法渊源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判例
我国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不承认判例法的地位。
但建立判例制度有必要性。
1.判例法与成文法各具特点,很难说谁优谁劣。
最佳办法是将两者融为一体,相互取长补短。
2.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于法官在裁判中正确适用法律。
3.有助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由于目前立法规定较为原则、抽象,特别是由于立法尚不完善,因此给法官的自由裁量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通过判例对此种自由裁量权作出适当的限制,以防止自由裁量权被滥用。
4.有利于尽快提高法官裁判质量。
(四)学理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法理是民法的渊源,但法理的作用不可忽视。
法律的学理解释、法学著作、法学原理,对法官裁决案例实际上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