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台企业风险识别与监管

平台企业风险识别与监管

供应链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风险识别与监管
一、前言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22.3%。

从数据来看,交易规模逐年增加,增速较为平稳。

实际上跨境电商一直处在逆势快速增长,2012-2017年共增长超过300%,未来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作为依附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形式,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许多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了出来。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形势严峻,风险防范意识与策略指导急需加强。

因此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政策体系和企业行为,创新其预警防范的理论和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风险的对策。

二、平台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对于跨境电商出口平台企业而言,在常见经营风险中首先面临的即为信息泄露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企业,个人的信息被泄露窃取造成损失,常见原因包括平台企业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保护不善,其他组织的恶意攻击,商业战争导致相互窃取信息等等。

实际上,信息泄露风险是因公司而异的,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企业由于社会信用对其的影响巨大,对于本公司的信息安全是十分重视的。

而由于这些公司资金雄厚,能够不遗余力的对本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保护,信息泄露风险较低。

而其它小型平台公司,资金不充裕,又急于提升公司业绩,因此无心也无力对信息进行充分的监管保护,信息风险泄露较大。

(二)虚假信息风险
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处理申请加入平台的企业,商家的信息时,往往会因为需处理数据的庞大繁杂导致无法每个都仔细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浑水摸鱼进驻平台并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

近年来,每当临近销售旺季,因虚假信息的大量充斥导致消费者收到大量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就有所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平台企业对虚假信息监管不及时,处理不到位,惩罚措施不够严重,没有起到一个威慑其他发布虚假信息商家的作用,很少有平台企业能够出台一个严谨完备的管理办法,进而诱发该风险的出现。

实际上,在跨境电商发展初期,在业务迅速发展的要求下,即使是像淘宝这样的大型企业也避免不了这个的问题,尽管管理者们严谨开始重视这个现象并提出实施了解决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

(三)知识产权风险
2018年10月16号,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古驰(Gucci)再一次声明了将拒绝与淘宝,京东进行合作,理由是这两个平台上充斥大量假冒,山寨,盗版商品,有损自身品牌形象。

很尴尬,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如今平台企业中存在的严峻问题----知识产权风险。

在营销环节,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能面临因监管不力导致在售商品被投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导致信誉受损的风险。

知识产权风险除了会导致信誉受损,部分情况下还会使平台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人诉讼索赔的对象。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业务实践中,常见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如仿品)、外观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产品图片盗用侵权等几类,而遭遇这些知识产权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没能对平台上存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理。

这种风险还会导致另一个后果——阻碍平台企业发展。

当消费者收到山寨商品的侵害时而无法分辨违规主体时,其不满往往会施加于正版商品生产商。

当平台监管不力时,生产企业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于是便会选择退出平台,进而导致平台发展受到影响,甚至是整个跨境电商领域受到影响。

所以知识产权风险急需解决。

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政企合作,加大资金投入,保护信息安全
从长远来看,防范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信息泄漏风险有赖于跨境平台信息保护体系的建设完善。

对于每个具体平台企业而言,只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投入充足的资金,信息保护建设才能正常进行,形成规模优势,而当前跨境平台企业发展规模,尤其是中小平台,恰恰又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形成两难困境。

在这一背景下,引入由政府出资主导的政企合作机制十分有必要。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扶持鼓励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例如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补贴中小平台企业,通过提供资金升级信息保护技术。

对于大型平台企业例如淘宝,京东等可以提出相应的减免措施,促进其加大力度继续提升信息安全。

此外,企业和政府可以联合对信息泄漏源进行侦查,对窃取信息的不法分子给予必要的惩治措施,威慑其他组织,个人的危险念头。

(二)提高识别技术,筛去虚假信息
平台企业产生虚假信息风险的相当部分原因是鉴别供应商企业数据时的分析能力不足,进而导致了不良商家浑水摸鱼进驻平台并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

为此,政府可以帮助平台企业提高识别技术,筛去虚假信息。

政府部门可以考虑由政府资助成立若干家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跨境电商研究院,为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分析服务和智库服务。

此类研究院的研究骨干人员应当由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与一线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业务精英组成,并在深入调研跨境电商平台虚假信息主要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为平台企业提供信息筛选甄别服务。

(三)设立知识产权识别平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016年以来,由美国发起的针对知识产权纠纷的一系列“337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
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国企业,并且发起调查数量同比上升了110%。

事实表明,为了应对在跨境电商业务过程中多见的知识产权风险,亟需成立知识产权识别平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通过识别平台的建立,所有企业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对知识产权所有权进行查询。

一方面,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平台进行对入驻供应者的商品进行鉴别,对涉嫌侵权的可以尽早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供应商企业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提前的对比,如发现有知识产权冲突嫌疑的,也可以提前改进,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四、结语
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

要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融合,将风险管理嵌入日常工作过程中,充分应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应对,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走向风险管理智能化,系统化,制度化。

除了合理构建风险管理架构,还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优化风险预警设置标准,与资金协助、技术支持统筹考量,才能有效发挥风险管理优化决策的作用,实现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