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

CH3 Cl
3 COK
CH2
CH3
75%
25%
CH3CHCH(CH3)2 F
CH3OC2H5OH
CH2
CHCH(CH3)2
3、与金属反应,Grignard试剂的制备 (1)与金属锂作用 在隔绝空气和绝对乙醚等惰性溶剂中,卤烷与 金属锂作用,得到有机锂。有机锂试剂非常活泼, 可用于制备烷烃。 RX + 2Li RLi + RX RLi + LiX R-R + LiX
3、反应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对取代、消除都有利,对消除更 有利。
X H C H
δ-
C
C
δNu (d)乙烯型卤化物对SN反应活性的影响
CH2
CH
X
2、亲核试剂的影响 SN1反应:决速步骤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但 亲核性增强将会导致反应历程的改变。 SN2反应:试剂亲核性增强对反应有利。 亲核性的比较:(结合碳原子的能力) RO- > OH- > ArO- > RCOO- >H2O (与碱性顺序一致 与碱性顺序一致) 与碱性顺序一致 与碱性顺序相反) I- > Br- > Cl- > F- (与碱性顺序相反 与碱性顺序相反 为什么? 为什么?
♠Corey-House反应: 2RLi + CuI R2CuLi + R’I R2CuLi +LiI R-R’+ RCu + LiI
♠Wurtz反应: RX + Na RNa + RX RNa + NaX R-R + NaX
(2)与金属镁作用(生成Grignard试剂) 卤代烃在绝对乙醚或四氢呋喃等溶剂中与金属镁 作用可以得到Grignard试剂。
HCOOH
ROH + HBr
(典型的SN1反应)
♠反应速率:CH3Br 1 ; CH3CH2Br 1.6 (CH3)2CHBr 3.2 ; (CH3)3CBr 107
♠碳正离子稳定性程度(如何判断?)决定了SN1的 反应活性: 叔卤烷 〉仲卤烷 〉伯卤烷 (b)烃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 反应速率:CH3Br 2×105 ;CH3CH2Br 103 (CH3)2CHBr 12 ; (CH3)3CBr 1
(CH3)3C Br NaOH
C2H5OH 55℃ ℃
CH3CH2CH2Br 8.9%
(CH3)2CHCH2Br 60%
CH3
C CH2 CH3
碱浓度
0 ml/l 0.05 2.00
28% 34% 93%
3、溶剂的影响 极性溶剂对E1反应有利。 4、反应温度的影响 由于反应过程中需要断裂C-H键,提高反应温度 对消除反应有利。 5、消除取向和立体化学 消除反应取向通常依照Saytzeff规则,即消除含氢 少的碳上的氢,生成支链多的烯烃。
CH3
CH3
例如:由 D2O ,
D
CH3
Br2 Fe (C2H5)O
CH3
Mg
CH3
D2O
CH3
Br
MgBr
D
羰基与Grignard试剂加成
R C O R' R' H3O R C R" OH
+ +
R' R"
δ
MgBr
δ
R
C R"
OMgBr
Mg(OH)Br
♠本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很好的增碳和制醇方法。
ONa CH 3CH2CH 2Br CH3CHCH 3
C2H5OH
CH 3CH 2CH2
O CH(CH3)2
由于醇钠是强碱,若采用仲或叔卤烷 仲或叔卤烷将得到烯 仲或叔卤烷 烃。 若要制备下列化合物,应如何选择试剂:
CH3 CH3CH2C CH3 O CH2CH2CH3 O CH2
♠若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则反应可有醇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与卤代烷作用制得醚。反应条件 温和,且产率较高。
Z-式 式
C2H5
CH3
五、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一般规律: 1、烃基结构 伯卤烷易发生亲核取代,叔卤烷易发生消除, 支链增多对消除有利。 2、试剂碱性和亲核性 碱性强对消除有利,对E2更有利;(KOH/醇、 RONa/醇、RONa/DMSO)。 亲核性强对取代有利,SN2更有利,试剂体积 增大对消除有利。
NaBr
回流
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主要是增加卤烷在 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 此法常用于高级醇的制备。
(2)被氰基取代得到腈 伯卤烷与氰化钠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可以得 仲和叔卤烷易生成消除产物。 到相应的腈化物;仲和叔卤烷 仲和叔卤烷
CH3CH2CH2CH2I NaCN
C2H5OH H2O
CH3CH2CH2CH2CN
NaBr
CH3CH2CH2CH2
COO-
OH回流
反应产物比原料多一个碳原子,此法在有机合 成中常用来制取-COOH、-CONH2、-COOR 等。
(3)被烷氧基取代得到醚(Willamson制醚法) 伯卤烷与醇钠在相应的醇为溶剂下反应得到醚, 此反应称为Willamson合成法,可用于制备单醚和混 醚。
四、影响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因素
1、烃基结构的影响 E1反应活性:叔卤烷 > 仲卤烷 > 伯卤烷 E2反应活性:叔卤烷 > 仲卤烷 > 伯卤烷 (碱进攻β-H,叔卤烷β-H较多,反应活性高)
CH3 CH3 C CH2 H B X
♠相同级数的卤代烃,烃基支链越多,对消除越有利。 CH3CH2Br 0.9% 2、碱的强度影响 无论E1还是E2,碱性增强对反应有利。
CH3(CH2)7OH
CH3(CH2)3Cl
NaOH,H2O,△ △ (C4H9)4NSO4H
+ -
CH3(CH2)7
O CH2(CH2)2CH3
(4)被碘离子取代得到碘代烷 氯代烷或溴代烷在丙酮溶液中与碘化钠作用, 可发生卤原子置换反应,反应是典型SN2历程。
O CH3CCH3
CH3CHCH2CN Br
ROH
Mg(OH)X
RMgX
HX R'OH H2O NH3 R'C CH
MgX2 R'OMgX Mg(OH)X Mg(NH2)X R'C CMgX
RH
♠ ♠在有机分析中,将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与甲基碘 化镁作用,通过生成的甲烷计算出化合物中的活泼氢。 ♠在制备Grignard试剂时,必须使用绝对乙醚(不 含乙醇和水)。 ♠Grignard试剂能与醛、酮、酯等反应, 在有机合成上具有广泛用途。
第六章 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三、影响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 四、影响卤代烃消除反应活性的因素 五、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六、有机氟化物 七、卤代烃的制备
卤素直接与烃分子中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 为卤代烃。通常卤代烃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卤代烷烃:CH3Cl 、CH3CH2Br、CCl4 等 卤代烯烃:CH2=CHCl、CH2=CH-CH2Br 等 卤代芳烃:
♠空间位阻大小决定了SN2的反应活性。 伯卤烷 〉仲卤烷 〉叔卤烷 ♠相同级数的烷烃,随β-C取代基增加 而反应速率降低。
(c)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对SN反应的影响
CH2 CH CH2
++
CH2
++
♠由于这些碳正离子相当稳定,所以相应卤代烃 SN1反应活性很高 反应活性很高。(比叔卤烷活性高) 反应活性很高 ♠SN2反应活性也很高(比伯卤烷活性高),因为 共轭而使过渡态活化能降低。
O
OH
合成
CH3CCH2CH3 , CH3CH2MgBr
CH3CH2CCH2CH3 CH3
如何避免格氏试剂 分解?
CH3 CH3CH2C CH3 O CH2CH2CH3
用不超过三个碳的有机物 合成上述丙基叔戊基醚
三、影响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主要是SN1和SN2。影响因素主 要是烃基结构、亲核试剂、离去基团、溶剂极性等。 1、烃基结构影响 (a)烃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RBr + H2O
Cl CH 2Br
一、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烃基相同时 沸点 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相对密度:一氯代烃<1;一溴代烃和一碘代烃>1。 相对密度 溶解度:通常难溶于水,也不溶于冷的浓硫酸。 溶解度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原子比氢原子活泼,它主要发生的反应是亲核 取代和消除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有两种类型:SN1和SN2 SN1反应 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可重排; 反应 SN2反应 反应:构型反转,空间位阻影响。 反应 亲核试剂:OH-、RO-、NH3、H2O、X- 等 亲核试剂
♠消除反应的取向遵循Saytzeff规则: 生成支链较多的烯烃。
CH 3 CH3 CH CH Br CH 3
NaOH C2H5OH
CH3 CH3C CHCH 3
♠但是:当碱的体积特大 体积特大或离去基团离去能力 体积特大 离去能力 较差(氟原子)时,消除取向按Hofmann规则,即 较差 生成支链较少的烯烃。
H HX
X
对位交叉式
重叠式
例如:(2R,3R)-2-氯-3-甲基戊烷的消除
H H C2H5 X CH3
C2H5ONa
H C C C2H5
C2H5OH
CH3
E-式 式
CH3
CH3
(2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2-氯-3-甲基戊烷的消除
H H CH3 X CH3 C2H5 H
C2H5ONa C2H5OH
CH3 C C
CH3CHCH2CH3 B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