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第九版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第九版 外科学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外科学
上课对象 临床医学生
上课年级 大三
学分/周学时 5/6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
选用教材 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主要参考书 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熟悉:镁、钙、磷代谢紊乱的表现、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
基本原则。
第五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重点、难点)
熟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诊断、治疗。
第四章
掌握:输血的适应症(重点)、输血技术、血制品的选择(难点)、
0
输血
注意事项和输血的并发症(重点)及其防治。
掌握:初期复苏的步骤;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胸
外心脏按压法(重点)。
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诊断,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
初期复苏的实施。后期复苏常用药物及用药途径。
熟悉:休克的分类。
了解:休克的监测(难点)。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概念、主要表现及治疗。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熟悉:感染性休克概念、主要表现及治疗。
第六章
第一节 绪论
0
麻醉
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临床麻醉的分类及其概念。
(自学)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掌握:麻醉前胃肠道准备、麻醉前用药目的(重点)。
(自学)
痛程度评估,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疼痛门诊的诊疗范围,
常用治疗方法,癌症疼痛的治疗原则,常用术后镇痛方式
及药物。
第八章 重症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0
监测治疗与复
熟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苏(自学)
了解: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念、呼吸功能的常用监测参数和
氧治疗,机械通气和常用的通气模式(难点)。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气管内插管方法及并发症。
第四节 局部麻醉
掌握:局麻药的常用量(重点)、安全量及中毒量,常用
小手术局麻技术。
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正确急救处
理,常用神经阻滞的原则,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
量和浓度。
了解: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分类,臂丛、颈丛的解剖生理。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
掌握:椎管内麻醉时穿刺针进入椎管内的解剖层次。
熟悉:ASA 病情分级,麻醉前一般准备工作,麻醉前常用药
物(难点)。
了解:麻醉前病情评估的意义,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麻
醉前用药的药物选择。
第三节 全身麻醉
2
熟悉: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全麻深度的辨认要点,
全麻的并发症。
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气管内插管术和肌松药的
应用,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全麻并发症的处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 300 字)
外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基本 知识和技能,了解当前外科学发展前沿,联系实践,主动探讨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 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关心病人、尊重病人,视病人健康高于一 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本大纲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在为病人服务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培养高尚的医 德医风,让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措施;并通过见习、实习,逐步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 养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 500 字)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 用性、突出重点。重视外科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重启发,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 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 X 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 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难点)。
第三章
第一节 概述
2
水、电解质代
了解:体液平衡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外科的重要性。
谢紊乱和酸碱 第二、三、四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平衡失调
掌握:① 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缺水及水中毒的定义、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难点)
② 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自学) 熟悉:自身输血的作用,即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
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自学: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和治疗方
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
分的作用。
第五章
第一节 概论
2
外科休克
掌握:休克的概念、病理生理(重点)、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重点)。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无论是课堂授课、见习还是实习,首先要求培养学生严格的无 菌观念,进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常见病为重点,重视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外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最终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外 科基本操作。对要“掌握”的内容,要求讲深讲透,学生应能记忆、领会其基本理论以 及学会如何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要“熟悉”的内容,都应重点讲解,学生在全面理 解其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做概括的讲解,学生则对此 有一般的认识。对要“自学”的内容,学生也应根据不同要求认真自学。
熟悉:脊神经在体表的节段分布,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
适应症、禁忌症(难点)。
了解: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
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点。
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了解:麻醉期间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
第七章
掌握: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重点、难点)。
0
疼痛治疗 熟悉:疼痛治疗的概念及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疼痛的分类、疼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重点)。
学时安排 2
1
第二章
熟悉: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无菌、消毒法。
0
无菌术
树立无菌观念(重点),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自学)
结合实验学会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学会手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