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②氅:chǎng。
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
(2分)答案: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
(宜:适宜、适合)10.(2分)与民同乐;恬淡自适(闲适、悠然、淡泊名利)。
附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
(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
(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
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
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二、【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元嘉末,为湘东王国常侍。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①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②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③,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选自《南史·虞愿传》,有改动)【注】①以:因为,由于。
②罢:离开。
③浮图:佛塔。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2分)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私:⑵愿徐.去无异容徐: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2分)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⑵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译文:11.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2分)12.面对帝王的错误,邹忌和虞愿都有所进谏,二人的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原因?(2分)参考答案:9.⑴偏爱⑵慢慢的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
10. 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王你受到的蒙蔽也很大啊!⑵因为旧日的恩情,没几天,虞愿就又被召了回来。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完整即可。
11.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评分标准:(2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即可。
12.示例: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用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主,使他乐于接受。
虞愿则是直言进谏,痛斥君过。
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它更易令人接受。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意对即可。
三:【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已】匡衡①,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西京杂记>)【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
曾位至丞相。
②逮:到,及。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帮助。
⑤大学:很大的学问。
18.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2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0.【甲】【乙】两文主人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1.你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18.(1)得到(2)跑(3)通“披”(4)腰佩’19.(1)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0.家贫且能勤奋刻苦读书。
21.读书要不畏条件艰苦、学习应该勤奋努力刻苦、读书要虚心善学等,言之成强四:(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轮战》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亲戚..畔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又何间.焉池.非不深也C.牺牲..所安..玉帛,弗敢加也小大之狱.D.天时..不如地利衣食1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14.两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共同点是什么?分别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前提条件?(4分)参考答案:11.答案:D评分:选对得2分。
12.答案:固:巩固,使……坚固。
加:虚夸,以少报多。
畔:通“叛”,背叛。
徧:通“遍”,遍及,普遍。
评分:答对两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2分。
13.答案:①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②这才是尽本质的事。
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评分:按照“信”“达”“雅”三方面要求。
每小题2分,共4分。
14.答案:共同点,争取民众的支持。
做法:甲文认为要施以仁政,得民心。
乙文认为要清正从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评分:答对共同点和做法各2分,共4分。
五:[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毒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日:“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圆者,海内之狡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