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课题初探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科学日新月异,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人文主义的回归,处在新世纪的我们,对学习,对生活都应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摆脱以往的束缚,对历史的学习也一样,不应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应该开辟多种学习的渠道。
音乐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使那些世代传唱的革命歌曲,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作品永远具有无限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的业余生活,而且还给人以精神的力量。
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歌曲,产生于内忧外患的峥嵘岁月,每一首歌都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每一首歌都是一段真实的史实故事,给整个中华民族以无穷的力量,使我们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所以我们应该多探讨研究音乐对历史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当今流行歌曲风靡不断,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正被日渐淡忘的今天,对于中学生来说该研究尤显得迫切。
因此我们选择了“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这个课题。
二、研究步骤:(1)选题原由: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的学习,我们理解到当时的许多革命歌曲对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其中的很多歌曲广为流传。
我们对于历史的回忆,倘若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心中就会滋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历史就是在歌声中不断前进。
由于时间紧促,我们五人迅速进行了分工,找资料的找资料,走访的走访,查询的查询,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2)资料查寻:由于已有知识有限,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
1)、先分头到各图书馆寻找,由于资料有限,最终没有多大的收获。
2)、图书馆资料未给我们多大的启发。
我们又到书店四处查找。
在这个课题方面的资料比较少,要找到较全面准确的资料介绍书籍,有点困难。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它里面介绍了音乐的发展史,有各个时期歌曲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后来的研究过程中这本说也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3)、我们以《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为主要参考,另外,又上网查询部分零散的资料,使整个知识结构得到了补充,由于时间的紧迫,我们未能查找到更多权威性的资料,致使我们的研究难免存在许多遗漏的问题。
4)、为了证实所查资料的正确性,我们又请教了历史、音乐老师。
(3)确定方案:经过几天辛苦地寻求之后,我们有了一大堆资料和史实以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然后我们开始一稿在框架设计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发生了一些争论。
研究的课题就定为“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内容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二十世纪三、四年代的革命歌曲,研究特定时代产生的特殊歌曲对当时时代的影响。
最后经过充分酝酿才确定了研究计划。
四、研究内容:(一)、抗日烽火的燃烧与救亡歌曲的传播: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战”的号召,举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此相适应。
在全国范围内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心的音乐创作达到了最活跃的时代。
群众歌曲的创作数量空前,佳作叠出,中国近代群众歌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上了成熟的时代。
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流是救亡歌曲与其后的抗日歌曲,由田汉组织并领导的中国左翼戏曲家联盟音乐小组在上海成立。
他们以空前的热情开展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
30年代群众歌曲的发展。
不仅与新音乐文化的主要创造者。
作曲家队伍的成熟有关,还与新的文化的接受者,大众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关,经过五四前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青少年成为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要接受者,这里一个巨大的接受群,汇进了群众、歌曲的发展,还有与歌咏的开展有关。
30年代以后的抗日歌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歌咏活动。
整个抗战时期的群众歌咏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和发展,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团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心的音乐创作中去。
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曲作家经常一起学习研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通过电影、舞台演出和唱片广泛传播,成为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力量和武器。
这些专业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有《大路歌》(影片《大路》主题歌,孙瑜词,聂耳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田汉词,聂耳曲)等。
聂耳的救亡歌曲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他的《毕业歌》(1934年),《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是这一时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战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个阶层的群众抗战的意志。
这些抗日救亡歌曲通过扣人心弦的影片传播,深深地印入了千百万群众的心间,极大地鼓舞了为抗日救亡而战的广大中国爱国军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思想路线。
《毕业歌》作于1934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是具代表性的一首生动表现中国学生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斗的精神,也极大鼓舞各阶层群众抗敌意志,至今还朗朗上口,广为流传,除抗日救亡歌曲外,还有生动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的歌,如均作于1934年的《大路歌》、《开路先》、和《码头工人》亦由聂耳作曲,表现了工人们的愤恨和反抗。
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乐观和气势。
此外,1935年创作的《自由神》、《中华民族不会老》、《救亡进行曲》、《五月的鲜花》和1936年创作的《保卫马德里》、《救国军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松花江上》等歌都体现了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巨大困难: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大力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雄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实行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和广泛的战争动员。
于是中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运动。
歌声就极需要在这种国破家亡、大敌当前的年代来唤起民众鼓舞士气以拯救民族。
因此30年代的抗日救亡歌咏,是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歌咏运动。
其中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最为引人注目,著名的有: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1937年,凯丰词)。
冼星海作曲的《游击军》(1938年,先珂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均1937年,公木词)、朱伟作词作曲的《行军小唱》(1941)、安波作词作曲的《行军小唱》(1941年)、安波作词作曲的《朱德投弹手》(1942年)等。
这些作品都从正面反映了抗战军民的生活、浓厚的战争气息和胜利乐观精神洋溢其间。
黄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写的《抗敌歌》(1932年,黄自、韦瀚章词),《旗正飘飘》(1932年,韦瀚章词,陈洪词曲的《上前线》(1932年),等是最早的抗日救亡合唱佳作。
歌曲气势急迫、昂扬高涨,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国破家亡之紧要关头奋起抗日的决心。
自1937年,全国人民掀起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炮火不断,此时产生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设为主的群众歌曲。
其中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最为引人注目,著名的有麦新作词曲的《大刀进行曲》(1937)年、贺绿汀的《游击队歌》(1937年)、刘雪庵的《长城谣》(潘子农词,1937年)。
1937年七七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怒潮,促进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抗战歌曲,其代表作有《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露营之歌》(古曲,李兆麟、陈雷等填词)。
在延安,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救亡歌曲创作、演唱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8年11月3日抵达延安,直至1940年年底去莫斯科,这两年是他的音乐生涯最有成就的时期。
在革命圣地,他创作了4部大合唱即《生产大合唱》(塞克词)、《九一八大合唱》(天兰词)、《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牺盟大合唱》(傅秉岱词)以及其他许多歌曲。
此外,凯丰词、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莫耶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公木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大合唱》等也都是富有战斗感染力的歌曲。
同时,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革命歌曲创作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代表作品有《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绣金匾》(陕北民歌填词)、《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填词)、《解放区的天》(河北民歌,刘西林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吴肃曲)等。
在南方根据地,陈毅词、何士德曲的《新四军军歌》唱出了新四军的光荣的铁军精神。
现在重点介绍《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两首歌的产生及其影响。
1、《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一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晚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
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抗日战争时期,它以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2、《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 9 3 5 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19 3 5 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
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
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
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
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田汉那时正面临白色恐怖的一次新的迫害,处境十分危险。
歌词是在仓促中写在一张香烟盒的锡箔衬纸上的。
田汉在写出电影《风云儿女》故事梗概和歌词之后不久,就被反动政府逮捕,《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