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临摹

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临摹


三、勾线
勾线要求: 中锋用笔,劲挺 圆润,均匀流畅。
《簪花仕女图》 临摹步骤之一
要注意线条墨 色的浓淡和虚实化。 起笔、收笔要 讲究。
四、渲染 用淡墨分染披 帛,用稍重一点儿 的墨色染眉毛、头 发及犬毛。
《簪花仕女图》 临摹步骤之二
• 发际、眉毛与面部皮肤衔接处要自然。
用胭脂、曙红 为罗裙打底色,留 出图案,被纱衣遮 盖部分渲染的颜色 要淡。
其他技法:现代工笔人物画为了达到更加丰富 的画面美感效果和肌理层次,在传统技法之外有许 多发展,如积水法,积色法,撞染法,水洗法,揉 纸法,喷涂,拓印,弹粉,撒盐,贴金箔、银箔等 方法。
2、传统绘画临摹的程序
工笔人物画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 的技法体系,要学习和掌握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巧, 临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探索, 少走弯路。
《簪花仕女图》 临摹步骤之四
用胭脂、花青分别 加墨画出团花图案,未 遮盖部分用色要浓。 用淡黄绿罩染人物 束胸的宽带。

调金粉勾画头 饰、手镯。

用白粉复勾纱衣,画出图案, 细绘披帛上的图案。

最后染白粉处 可在背面反衬白粉。
唐 张 萱 《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 局 部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临摹步骤
掌握好蘸色笔和清水笔水分的多少。
罩染:是在分染基础上平涂颜色, 使色度加深,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的方法。从而使画面形象趋于协 调统一、浑厚华滋。 掌握所罩颜色的浓淡非常重要, 颜色要稀薄,不能急于求成。 罩染时,每次要等待干后再染 第二遍。
烘托:就是用较深的颜色从四 周或旁边进行渲染,以托出较 浅的颜色,也可以用较浅的颜 色对较深的颜色加以衬托。
五、罩染
人物肌肤未遮盖 部分、履及小犬身上 白色部分罩染白粉稍 浓一些,被遮盖部分 及纱衣要稍淡一些。
《簪花仕女图》 临摹步骤之三
• 罗裙用薄朱砂罩
染,被遮盖部分罩染 的颜色要淡。披帛用 淡墨、胭脂罩染。

头簪上的花和小 犬的舌头及蝴蝶结用 朱砂罩染。
六、细部刻画、 整理完成
用淡胭脂稍染脸颊, 浓墨画出眼睛,勾出发际 与颈后头发,用稍重墨勾 出嘴缝。染出眉毛,用朱 砂染嘴唇。
(2)设色技法
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观有着很 大的区别,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研究原色、间色、 色相、明度、纯度等色彩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讲, 西画的色彩带有研究性质的,从认识色彩的角度讲 是讲科学的,而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则是注重主观 情绪的,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的颜色。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染色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 罩染、渲染、烘染、勾填、斡染、衬托等方法,罩 染和渲染是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最常用的技法。

用白粉罩染 人物面部、手,渲 染马的胸、臀等部 位。
四、细部刻画、 整理完成

用淡胭脂稍染 脸颊,复勾眼睛, 染出眉毛,用朱砂 染嘴唇。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临摹步骤之四
• 细绘鞍鞯上 的图案。

在乌纱冠、头 发及靴子的重墨色 上罩染花青,这样 可使墨色更加浓重。

最后染白粉处可 在背面反衬白 粉。
铁丝描类
二、琴弦描: 略比高古游丝描粗 些,多为直线。有 写意味道,线用颤 笔中锋,线中有停 停顿顿的变化,大 多为直线的感觉。
铁丝描类
三、铁线描: 相比琴弦描又 粗些,但用笔方 硬,是最常见 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 力,直线硬折, 似铁丝弄弯的 形态。用笔中 锋,顿笔也是 圆头。
铁丝描类
减笔描类
十七、枯柴描: 水墨画笔法。用笔 粗,水分少,类似 皴法。用笔往往逆 锋横卧
减笔描类
十八、减笔描: 指的是马远、梁楷 等作大写意用的笔 法。用笔粗,一气 呵成,一笔中有墨 色变化。大多只画 个外轮廓,用笔简 练到极致。
“十八描”为后人学习传统形成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是历代画家 在用笔方法上的个人风格于绘画技巧中的沉淀。“十八描”是依据笔 法的形态而言的,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创造,对表现特定的对象具有重 要的形式意义,并不是绘画中法定的金科玉律,它可以启发后来者根 据表现的不同去进行新的创造。事实上,历代画家也没有哪家是恪守 着固定的描法,而是随着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的不同,依据对象 的感受灵活地运用和不断地革新。也就是说,线条形式美感应是以用 笔的能力与个性的特征,再加上表现对象的需要而共同形成的表现技 法。
笔用中锋、行笔慢、压力均匀、线形粗细变化小或没有,所以力量含蓄。勾画的细线给人 感觉有秀劲古逸之气,精细而富于弹性;粗线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
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B、兰叶描类(有粗细变化)
笔用中侧锋结合、行笔快慢有变,笔锋外露,压力不一致,因而线型呈多样变化,宜于表 现动势和力量等。这类线形有舒展、利落和飘逸的感觉。
二、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及临摹程序
1、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2、传统绘画临摹的程序
1、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传统工笔人物画有勾线、设色两种基本表 现技法。随着现代工笔画风格样式的多样化, 新的技法应运而生,灵活多变,但我们只有在 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才能再去探索更适合 自己的技法语言。
(1)勾 线 线条是构建中国画形式的重要因素之 一,尤其在工笔人物画里,线条的位置就 更加重要,它既能表现人物的骨架,又能 体现画面的结构,同时也是分染和罩色的 依据。
渲染:是把平面的线 描按其结构、纹理用 色或墨渲染出一定的 层次和体积关系。
分染就其所染位置不同,可分为 低染法和高染法。
(1)低染法:在传统技法中称为 “凹染”,沿着勾好的衣纹渲染,将 衣纹线条的一侧染重。着染面部也是 一样,着染面部低的地方,如眉弓、 鼻梁两侧,嘴角等地方。

(2)高染法:
一、勾线 勾线要中锋用 笔,注意线条的浓 淡、虚实变化。 线条要求细劲 有力,表现出马鬃、 马尾、马体不同部 位及人物衣纹、面 部等的不同质感。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临摹步骤之一
二、渲染
用稍重的墨色 分染团领袍、乌纱 冠、头发及靴子, 要注意墨色的深浅 变化,反复渲染, 适可而止。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临摹步骤之二
三、临摹在创作中的应用
学习绘画,临摹是必经之路,古人传授绘画都 是“师傅带徒弟”,口授亲传。国画中很多制作 的方法有的已经失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带来了 困难。但是无论绘画如何发展,都是不会离开本 土的文化传统。追本溯源才能更好的开拓创新, 所以临摹课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成为我们 将来写生和创作的前期准备。创作优秀的作品是 每位画家的最终理想,如何从临摹过度到写与柳叶描类似,也 是中间粗两头细。
减笔描类
十五、混描: 基本上是一种写 意画法。先用浓 墨皴衣纹,墨未 干时,间以浓墨, 讲“浓破淡”的 墨法变化。
减笔描类
十六、折芦描: 用笔粗,而转折 多为直角,折笔 时顿头方而大, 线多为直线,是 一种写意画的线 描方法。梁楷用 之。
作业要求
1、临摹尺寸同范本原大。 2、临摹忠实于原作,力求接近原作效果。 3、完成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临摹一幅。
参考临摹范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 《簪花仕女图》 《捣练图》 《韩熙载夜宴图》
用淡赭墨渲染马 身的起伏,马蹄及 马鬃、马尾。
用曙红、花青、 赭石等色为马鞍、鞍 鞯上的图案及璎等打 底色。
三、罩染

用淡花青墨 罩染团领袍。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临摹步骤之三

马鞍、鞍鞯上 的图案及璎等用朱 砂、石绿、石青、 藤黄等色罩染。

用淡赭石、胭脂等 渲染马鬃、尾、蹄等 处,用赭墨色点画马 身上的花纹。
《簪花仕女图》的临摹步骤 一、起稿 可用铅笔在图画纸上对临起稿,或直 接拷贝临本,用HB铅笔将画稿拷贝到绢或 熟宣纸上,铅笔线要轻、淡。 也可直接把画稿拷贝到白纸上,特别 是用绢画时,这样可以避免画稿变形,铅 笔线以绷稿后看清为准。 二、绷稿 要求:先在画板上裱贴一张白纸,待 干后将绢或熟宣纸绷到画板上。
勾线时执笔要遵循指实、掌虚,笔锋垂直于 纸面的原则,使笔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才 能勾出灵活沉稳、挺拔流畅、力透纸背的线条。 勾线的用笔方法分 为中锋和侧锋,工 笔人物画中以中锋 为主。中锋线圆润、 浑厚、匀整,并且 有弹性。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都必须有 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临摹
CHUANTONGGONGBIRENWUHUAJINGDIANZUOPINLINMO
一、传统人物绘画的临摹精品 二、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及临摹程序
三、临摹在创作中的应用
一、传统人物绘画的临摹精品
• 传统人物绘画中的精品有很多,每个朝代都 有精品的出现,但我们的学习要有选择性。
兰叶描类
十、枣核描:顿头如 同枣核状,线条行笔 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 变化。
兰叶描类
十一、 橄榄描: 顿头大如同橄 榄,元代颜辉 等人多用,行 笔稍细,但粗 细变化亦大。
兰叶描类
十二、战笔水纹描: 如山水画水纹之画 法。表现薄而褶多 的衣纹。明代唐寅 作仕女图多用。
减笔描类
十三、橛头钉描: 秃笔线描,是一种 写意笔法,马远、 夏圭多用之。顿头 大而方,侧锋入笔, 有“斧劈皴”之笔 意。线条粗而有力。
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C、减笔描类(快速简化笔线)
这类线多用偏锋,行笔快,线向面扩张,是意笔的线形。这类线形简练概括,笔触浑厚, 富于情感。
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
铁丝描类
一、高古游丝描: 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 一,常见于顾恺之的 画作。线条提按变化 不大,细而均匀,多 为圆转曲线。顿笔为 小圆头状。
在传统技法中称为 “凸染”,在某种意义 上把西画素描的高亮低 暗反过来理解,如染衣 纹时则着染衣纹之间的 空隙,把衣纹之间的空 染成重色,衣纹空成白 的。在染人物面部时用 色着染高的地方,如前 额,鼻梁,颧骨,下颌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