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构图
作者:高正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2期
摘 要:从画面到画面的构图是苍白的,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系统的学习构图方式不可
缺少,但是真正的能够打动人的构图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素材的提炼,有的放矢地
在生活中收集形象、积累素材、丰富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才能创作
出自然的、富有灵性的构图,进而更深的体会中国画创作的本源。
关键词:经营位置;意境;节奏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5-0162-01
构图是绘画重要的环节,是构思和安排视觉要素的总设计。构图工作是思考的过程,也是
组织的过程。构图在国画里称经营位置、章法。在作品中是各种绘画形式要素整体的组织方
式。构图对于画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早在东晋顾恺之在《画评》中就提出:“若以临见妙
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构图之所以能对一幅画有重要作用,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我们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民
族文化,哲学观,美学思等方面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国画人物从古代的衣饰,生活方式内容
到如今的一路变迁,它潜藏的内涵始终是完整的艺术体系和构成程序,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
产物,有着民族精神、情结和气魄在内,其手法和图式与我们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密切相连,
是古代艺术家对天地和人自身的敬畏心情的物化反映,是对我们生存处境的深刻理解,蕴含有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国画人物的构图和山水花鸟相比有共性,更有其自身独特性,因为人的神情造型、环境、
主题思想和我们最为一致,对人的安排处理和画幅整体构图设计和我们的审美需求相连,意境
优美深远国画的美感源于形式上的美和意境内蕴的美,二者密不可分。意境是国画的旨归,也
是构图艺术的最终目的,也常常是一幅画水平体现的。一个标准,国画人物的意境讲究唯美深
远。气息正,气韵畅,在古典美学里强调了作画者的主观认识,所以有经验的画家就会利用这
种审美心理的倾向性布置画面制造意境,根据主题来相机安排人物和各物象,以意境和美感为
指引对画面各因素加工取舍,使自己的精神理想以最好的形式彰显。
人们在欣赏自然物象和人物时,总是喜欢看既生动有趣味,又和谐有秩序的,而不愿看到
杂乱无章或千篇一律的,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所以画面秩序既要有变化又要有均衡,
这就需要将人与景,人与人的形态关系,色块强弱变化等构成因素按照视觉需要来安排,以达
到稳定画面,平衡视觉感受的效果均衡与变化。同时,绘画构图中的节奏感起着显现全局气势
的轨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视觉上的快感和引导视线的运动等作用,因为人们的视觉习惯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物体运动方向追视,而当构图中的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构成时,便产生了一种节奏的运动趋
势,从而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从一个形象转向另一个形象,有很大的活力。
所以对构图的设计在整体安排人物与景物的关系上总是遵循着气韵通畅的原则进行,并依
据主题表达需要安排画面的节奏。如《韩熙载夜宴图》分为五段,每段各以屏障隔开,每段独
立成幅,按时间顺序连为一体,如音乐的旋律有序曲,高潮,尾声,构成一个完整的乐章,这
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常用的还有奇偶聚散,藏露相宜,整体
关联等聚散有变化就构成了疏密对比,而且奇数的排列容易变化,以免对称呆板,所以国画构
成上偏爱奇数,在处理人群时,常常有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情况,在组合时既要符合事实情
况,人情物理,又要符合节奏美感,聚散自然,繁简合理,疏密变化美观,这些都能在《韩熙
载夜宴图》当中体现。并且在画面上要注意含蓄,藏住或遮掩住物象有含蓄不哆嗦的效果,对
露的巧妙省略,能达到以少胜多变有限为无限的艺术效果。整体地处理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关系是画家从始至终要关注的事,改动一个物象的位置比例,一个色块都会带来其余各部分的
相应变动"如果把一个人挪动,就不能取得整体气势上的集中协调,如果把人物的脸转向另一
个方面,则意趣全失,只有别扭,几个人物聚在一起形成的整体轮廓外形要非常整,不零散不
琐碎,就像一个整体团块一样具有整体气势,不可分割。画面上的每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
不起好的积极的作用就是起破坏整体的作用,所以局部只有放在整体中考虑才是适当的和有意
义的。
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上可以看出,人物画的视觉中心当然都是人,如果是人数众多
也常常有一个人或一组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它是画面的趣味中心,画眼。人物常常是画面上最
引人注目的地方和控制全局的焦点,让观者无意中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进一步品味,尤
其是人物的脸部神情五官韵味常常是视线停留,仔细欣赏和引起心理感受沟通的最主要的审美
对象,是重中之重,所以让主体人物形象生动突也是画面上最花费力气之处,它也常常是构图
中心,画面整体安排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构建,其余人物和景物都根据中心人物来布置,对中心
人物的安置十分讲究,在构图中常处于画面正中稍偏的位置,居于中心太端正呆板,居于稍偏
的位置容易取势造势,并且也在视觉中心的范围之内,居于中心的要在稳定,中以正求变,有
相对的呼应变化,居于偏颇处要变中求正,在变化多端中取得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主次得宜
"画面上为了突出视觉中心人物,经常采用对比和造势导向的方法。对比就是为了突出主体人
物,使画面丰富,造势导向是将画面气势都影响于中心人物,线性方向集中在中心人物上,形
成烘托之势,才易形成强烈的视觉暗示效果,使主体形象突出完备。
然而,从画面到画面的构图是苍白的,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系统的学习构图方式不可缺
少,但是真正的能够打动人的构图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素材的提炼,有的放矢地在
生活中收集形象、积累素材、丰富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
自然的、富有灵性的构图,进而更深的体会中国画创作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