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切削用量三要素
教学目标1、了解切削用量三要素。
2、掌握切削用量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重点削用量三要素、切削用量计算公式、切削用量的初步选择难点切削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切削用量是指背吃刀量p
a
qqqqc(或切削深度)、进给量f (或进给速度v f )、切削速度c
v三者的总称,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
一、背吃刀量(p
a
)(或切削深度)
背吃刀量是指切削时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用符号ap 表示,单位为mm。
思考题:现有Φ30的毛坯,一次走刀加工成Φ26,试问背吃刀量是多少?
p
a
=(30-26)/2=2mm
背吃刀量的选择:
余量不大,一次走刀切除多余的材料,只留下精加工余量。
1、粗加工
余量太大,可分多次切削,但第一次的背吃刀量尽可能大。
2、精加工粗加工后留下的余量,精加工时应一次进给切削完成。
2
m
w
p
d
d
a
-
=
w
d:待加工表面直径mm
m
d:已加工表面直径mm
c v 教
学
过 程 二、进给量(f )(或进给速度 v f )
进给量是指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即工件每转一圈,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用符号 f 表示,单位为 mm/r ,如图所示。
进给量的选择:
1、为了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效率:
粗加工时应选用较大的进给量。
2、为了保证表面质量及加工精度:
精加工时应选用较小的进给量。
三、切削速度(c v )
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用符号c v 表示,单位为m/min 。
当主运动是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是指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即:
——切削速度,m/min
n ——主轴转速,r/min d ——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
π ——圆周率, 3.14
例1:车削直径为50mm 的工件,若选主轴转速为600r/min ,求切削速度的大小?
解:由公式得:
练习: 车削直径为300mm 的铸铁带轮外圆,若切削速度为60m/min ,求车床主轴转速?
解:由公式 得:
d v n c π1000=min /2.94min /1000
5014.36001000m m d n V c =⨯⨯==πmin /69.63min /300
14.36010001000r r d v n c =⨯⨯==π
教学过程
四、切削三要素的选择原则:
切削用量是衡量车削运动大小的参量。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速度c v对车刀寿命影响最大的,其次是进给量f,影响最小是背吃刀量p
a。
因此,确定切削用量时,先尽可能选择较大的p
a
,其次按技术条件的允许选择最大的f,最后按刀具的使用寿命确定c v。
半精车、精车时的背吃刀量为:
半精车时选取p
a
=0.5~2.0mm
精车车时选取p
a
=0.05~0.8mm
切削用量初步选择:
粗车:背吃刀量(p
a
)↑,进给量(c v)↑,主轴转速(n)适当精车:背吃刀量(p
a
)↓,进给量(c v)↓,主轴转速(n)↑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作业布置课后预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