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恹恹(yān)虬枝(qiú)干涸(h uó)揠苗助长(yà)B、淅沥(xī)阔绰(chuò)脱臼(jiù)惴惴不安(zhuì)C、狡黠(xiá)漫骂(màn)谄媚(chǎn)锲而不舍(qiâ)D、霹雳(pī)呵斥(hē)校正(xiào)虎视眈眈(dān)答案 B2、、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纵横决荡浅滋暗长妙手偶得婆娑B、坦荡如砥无可耐何直截了当惋惜C、震聋发聩走头无路涣然一新禀赋D、顾名思义光彩熠熠彬彬有理挑剔答案 C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B、九年级的老师在用揠苗助长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成绩。
C、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往事犹在眼前D、小明做了错事,吓得战战兢兢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
为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制度性国家公祭日的做法,既有对历史记忆的传承、判断,也有基于现实的。
不忘记历史苦难,不是要仇恨,而是要使大国公民具备应有的历史价值观和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民族尊严并圆梦动力。
A 设立考量培养凝聚B 设定考证培养会聚C 设定考证培植凝聚D 设立考量培植会聚答案 A5排列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只写序号)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答:答案④③②①⑥⑤6、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如毕淑敏的《一厘米》,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是小说。
B.《秋水》这则神话故事,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C.《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近似现代的杂文,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核心是议。
该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D. 《囚绿记》作者陆蠡,当代散文家,文章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答案 6、C7、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线句子句式相同、语义连贯的句子。
(2分)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
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柔妩媚;,。
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冬,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
8、名著阅读(6分)(1)A 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
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
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A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
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
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
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1)A的名字是(2),此时A是在(3),这里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
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A 这一想法。
(2)“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了哭。
”这段文字名著《》,作者是。
9、按要求填空(10分)(1)《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2)<<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3)它的皮,微微泛出淡青色(4)蓬山此去无多路,。
(5),初闻涕泪满衣裳。
(6)有约不来过夜半,。
(7)青山遮不住,。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二、阅读理解(60分)鱼我所欲也》(1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行道之人弗受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③向.为身死④是亦不可以已.乎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②向为身死而不受。
译:18、文中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分)19、文中“舍生取义”的“义”与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2分)答:。
20、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举出两位,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2分)答:。
15、D 16、何加:什么好处本心:天性,天良。
向:从前。
已:停止。
17译:①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
②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18、舍生取义。
作者用“鱼”与“熊掌”做比喻引出论点。
19、只要能区分文中的“义”是孟子观点的羞恶之心和正义之心,善良之心而社会上的哥们“义”多半是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是不可取的就可以。
(言之有理就可以)20、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略二.阅读理解(满分15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臵之。
厓山破,军中臵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故患有所不避.也避:(2)天祥泫然出涕.涕: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19、文中“舍生取义”的“义”与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2分)答:13、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二)、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做飞花。
1、这首小诗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分别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这首小诗的三、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初春的冷落幻化成仲春的场景。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
完成问题。
(11分)凝望一棵开花的树王长敏(1)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
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亮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2)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一棵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茏。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一串串,一朵朵花才是树的灵魂。
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或恶俗的攻击?(3)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苦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舍,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
但它们用芳醇的花香,或苦味的花香,向尘世表达出很智慧,很超脱的喜悦,我在整个春天被这浓郁的香气迷住了。
我看见了生活里的大美和大雅。
(4)我在书本垒砌的阶梯上爬行,一棵棵开花树站立成我精神的守望者,我是五月出生,和石榴花同期,我自信在我的生命里流淌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力量。
也许被那时的贫穷,闭塞,落后,愚昧的乡村生活所苦。
或被满地烂泥堆积的土路,破旧不堪的屋舍等杂乱无章的凄凉风景所伤,我逃跑般离开了村庄,一去再也没有回头,仿佛心有余悸对那个村庄再作回忆,我向往富足,自由,浪漫的城市生活。
我在一本本书里寻找出路,在一门门学问中学下去,我掌握着先进实用的技术。
我从一个单位调换到另一个单位,我认识许多该认识和不该认识的人,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我认识了被物质欲望燃烧得忘却灵魂存在的男人和女人,看清了争名夺利者的丑陋灵魂,我被虚情假意的友情爱情蒙骗着。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看见了自己多么孤独的灵魂,心头涌动着无限抑郁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