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1 考察目的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1.2 考察内容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1.2 考察地点1.2.1 浙江美术馆,清河坊,中国美院,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
1.2.2 浙江绍兴鲁迅故居1.2.3苏州科技博物馆,忠王府,科技展览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1.2.4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老场坊,M50、上海雕塑中心、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宜家家居等。
2、考察调研2.1 天堂杭州杭州是我们的第一考察路线,我们揣着我们的梦想与企盼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
她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自然神秀,步步山水旖旎,处处都是名胜。
杭州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
大运河的开通,吴越建都,宋室南迁,使杭州作为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愈发繁华。
千年的文化积淀,秀丽多姿的山水,使杭州旅游别具魅力,成为浙江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她走向世界的渊源……(如图2.1.a、图2.1.b)。
(a) (b)图2.12.2 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5月31日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第二天早晨9:00就从宾馆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
我们是搞艺术的,所以走进美院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们看了别人的作品,了解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它凝结着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心血,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1928年,由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这座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虽然不能体味,国美深厚的艺术内涵,但是它的整体的建筑与幽雅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盛气凌人的感觉,可是现场感觉真不觉得跋扈,只是有种崇高感,我很喜欢这里的色调,它给人以冷静 沉着的感觉,我觉得很适合校园。
国美的建筑无论是在形式和色调上都很统一,以它切合了众多的身份定位:中国的,杭州的,西湖边的,高校的,艺术的……,在国内来说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设计,从各方面看,功能,形式,空间,细部,意境……如果说建筑永远不可能完美,只可能无限接近完美的话,那么中国美术学院确实是我见过的最接近完美的建筑群,非常值得一看。
高低错落的段面,互相交融的室内景、室外景……这些都将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园中得以淋漓展现。
作为开放式校园,美院没设有围墙,使它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
整个校园一改中国校园传统布局,校园内有10个单体建筑构成,全部相连,却又没有重复的段面。
更为新颖的是,一个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收于主楼腹内,设计师巧妙地隐景于园,给人以神圣、壮观之感。
建筑物的一楼采取大面积的架空,室内景与室外景融会贯通,沙龙、水榭与庭园、草坪浑然一体,使整个校园充满灵气。
这组建筑最令人激动的是,它真正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
灰色的砖面,使他在西湖边上一点都不“跳跃”,深色的窗框即不断重复的传统符号……设计达到了国内少有的细致程度!我始终相信细节决定一切,确实是这样的。
从整体到细节的一气呵成是这个建筑成功的原因吧!参观完了中国美术学院,我们9点多到了西湖,十有八九是冲着西子湖畔那个流传千古的美好神话而来的,许仙与白娘子那段惊天地的爱情故事至今仍令人向往……(如图2.2.a )(a)图2.22.3 杭州西湖畔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胜区。
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为5.68平方公里。
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笼,画桥笼纱,林泉秀美。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而著称于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到“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我们坐船在西湖中荡漾,听船夫给我们讲解西湖的景色。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图2.3 图2.3 (a)(b)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雷峰新塔是一座体现很强现代工艺的塔。
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
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
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非常相像。
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如图2.3.a、图2.3.b)2.4 苏州印象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她那秀丽多姿的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她那古朴典雅的园林之美使人留恋往返。
苏州,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悠久的古城历史,为后人留下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
苏州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园林城市”。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因为苏州园林集中了我国江南园林建筑之精华。
苏州,她更是锦绣之乡,她的丝绸,苏绣人人皆知。
这次的考察使我亲身体会到了她的园林之美。
2.5 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78亩,是我国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分东、中、西三部分,其个具特色。
进入图2.5 (a)园内以平岗草坪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
草坪之西隔水有假山,四周曲折环绕,山池之间点缀着天泉亭、鲜花摆放的花船,兰雪堂等亭阁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这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
(如图2.5.a)2.6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2011.6.6日7:00我们就到达了素有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我们到的时候下起了雨,但是即使雨也阻止不了我们欣赏第一水乡的步伐。
周庄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水与建筑的和谐布局。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始建于1068年,宛如镶嵌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镇为泽国,四面环水。
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九百余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留连,经过这次亲身体验,我真正体味到”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图2.6 (a)周庄四面环水,其整体设计巧妙的把水、桥、路、店、宅联系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水乡古镇风貌。
全镇现有的古桥十三座,桥形古朴典雅,富有特色。
周庄的建筑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风貌,至今仍保存北宋水乡集镇的建筑风格。
全镇上千民居的住宅,半数以上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有近百座古宅院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其中有不少是远近有名的深宅大院,其中张厅、沈厅,最为著名。
张厅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后屋有小河穿屋而过。
沈厅——“一镇巨宅”,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后裔所造,有大小屋一百多间,占地二千五百多平方,有水墙门、茶厅、正厅、大小堂楼,前后楼屋之间有厢房楼,过街楼,形成一个大的走马楼。
大厅松茂堂,瞻高轩敞,雕梁画栋,气势浑厚。
两墙上刻有栩栩如生的凤翔鹤舞。
张厅、沈厅,是周庄民居中的代表,无不散发着建筑文化的迷人魅力,民居、寺观、茶楼、古桥、牌坊、街市等,把这种色彩纷呈的建筑文化浓缩在这一街一巷,充分表现的淋漓尽致,都是依水建屋,依水建桥。
走进周庄,你还可以看到各色丝绸、苏绣、名优小吃……周庄整体建筑一律黑瓦白墙,木结构建筑严整,精致,给人一种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沧桑感。
(如图2.6.a)2.7 踏进上海上海是我们考察的最后一站。
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上海的建筑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也可以称为“海派”风格。
所谓海派,我认为指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种风格,一种有上海特点的风格,而所谓海派建筑,我认为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地域性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先进建筑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更多统一。
在上海这林林总总样式的住宅建筑中,有的反映纯民族的建筑文化,有的反映中西文化有机结合,有的是较多的反映西方文化,这些都涂抹上城市历史沿革的印记,而上海住宅的多样性,正是海派建筑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既讲建筑质量,又注入了多种文化。
以上海外滩为例,北起苏州河北岸的上海大厦上海,南至金陵东路外滩,这里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巴洛克式的,中国银行是近代中国式的,沙逊大厦是近代美国式的,汇中饭店是文艺复兴式的,江海关大楼是折衷主义的,汇丰银行是罗马复兴式的,英国总会是英国古典主义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