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之饮食篇(二)

二十四节气之饮食篇(二)

二十四节气之饮食篇(二)
关于二十四节气有曲好听的小诗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只是有迷信和糟粕,也有很多积淀着古人智慧结晶的东西。

那些传统文化中瑰丽的部分,充满着古色古香味道。

小编一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好奇,对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同样也是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迷恋。

每个节气的到来,我都会很孩子气的提醒着周围的人,今天是“某某”节气哦。

古代的劳动人民要根据这个安排一年的庄稼和收成,这这些节日里,他们也会根据季节的特点去安排饮食活动。

在上篇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前十二个节气的饮食,下面打折网就接着这个讲述一下后十二个节气的饮食。

立秋
立秋后气温转凉,人体的消耗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处暑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应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此外,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进入秋季后肺经当值,因此在秋季应该适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

如橘子和山楂等,以达到保肝护肺的功效。

在秋季应多吃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西红柿、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

食补是秋季最重要的一种养生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老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

在秋季可以适量的吃一些属温热性的食物,比如鲜辣椒、鸡肉等,如果有喝酒习惯的话不妨适量的少喝酒,如白酒和黄酒等。

白露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有打折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秋分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人们在养生中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保持机体的阴阳
平衡。

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多出现凉燥。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此外,秋季养生,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寒露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此节气的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如合掌瓜煲猪、红萝卜无花果煲生鱼、太子参麦冬雪梨煲猪瘦肉、白菜蜜枣煲羊肺、淮山北芪煲猪横脷、粟米煲牛、椰子淮山杞子煲鸡鲍鱼汤等,在润燥滑肠、清肠解毒上宜用槐花煲猪肠、火麻仁当归煲猪等。

霜降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

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中医专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

立冬
冬季,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打折网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小雪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气虚者,进入小雪节气,可选用人参进补。

使用时,可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

人参若切成饮片,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肌体抗病能力。

血虚者,可选择食用龙眼肉进补。

大雪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同时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此外,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冬至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

小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

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大寒
此时节既是一年中最寒冷时段,同时也是进补的好时节。

大寒时节饮食应减“咸”增“苦”,进补时要顺应自然。

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大寒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应减慢,皮肤的血管收缩,散热少了。

在饮食调配上,还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

牛肉、羊肉、狗肉滋养脏腑、增加营养,是冬季滋补佳品。

在调味品上,可以选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但不可过量。

同时,为了顺应春季的即将到来,此时进补的食量应该逐步减少。

媒体来源店连店打折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