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下公开课

二年级语文下公开课

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
画棒的。

(6)生汇报。

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二是从“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读出惊讶的语气。

(3)“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又大—又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
《彩色的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体验,运用组拼的方法画出奇异的梦境,第二课时展示、提高,运用丰富的情感色彩描绘梦境,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中,重点强调了我们在梦境中常常将熟悉的人、事、场景夸张地拼组在一起。

教材以几米的漫画作为主题图,将我们带入一个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梦境,以达利的《彩色的梦》,引导学生体验梦的夸张,选用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解读名作中体会与感受梦境的空间重组,选用曹力的《幸福与期待》,引导学生了解梦境中的局部重组。

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色彩梦幻,对于引导学生表现梦境的色彩梦幻美有一定示范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会将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本课中我将为学生创编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教师本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挂图和媒体图片,抓住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相关要求是: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

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

3、过程与方法: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运用拼组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中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初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受时空约束的梦境,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

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噩梦产生兴趣的情形,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孩子们回忆起最梦幻、美丽的梦境。

二年级的学生还可能对画面重组这个抽象的美术概念难以领悟,教师可通
过语言、画面、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学生绘画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将梦境描绘地零散、琐碎,教师可强调只需抓住梦境中的某一个最精彩最离奇的片断描绘下来,并适当强调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所以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还将选择以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教法,以及感知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因为只有多样才能做到有效。

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六大步骤:
情景体验,展示梦境→交流探究,突出重点→作品欣赏,学以致用→创作表现,自由发挥→评价展示,取长补短→小结拓展,提出希望
在这六大步骤中,第1个步骤是导入,第6个步骤小结,中间的各环节即探究与表现和交流评价。

(一)情景体验,展示梦境
好的导入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场白,我将从教师本人原生态生活出发,以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到梦境的转换过程为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梦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方法。

并当场演示画我的梦境,这样使美术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梦有了初步体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消除学生在之后创作中的畏难情绪做铺垫。

(二)交流探究,突出重点
只有对梦的形象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表现。

因此,分析与体验梦境的奇异组合是解决本课的重点。

本环节将以教师的梦为范例,让学生上台与老师互动探究并演示,运用将现实生活情境中局部选取对象再组拼而形成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梦的奇异组合方法,发现梦的特点。

这种直观演示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较为抽象概念化的学习重点变得形象直观而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容易理解并兴趣浓厚。

再以小组交流和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美梦,让学生的梦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完整表述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望。

然后以小练习尝试的方式让学生先将梦中的主要内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把握创作构图的方法步骤,分清主次。

再以让一名学生上台尝试示范涂色的方式,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和喜好来给画面涂色。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1和3,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作品欣赏,学以致用
教材所呈示的每一幅作品都对学生有其典型的启发意义,但学生不可能对每一幅都去面面俱到地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再教师引导欣赏典型作品,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理解、阐述画家作品中的空间重新组合、局部重新组合、夸张等表现方式,希望孩子们在自己创作时能够学以致用。

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完成教学目标1。

(四)创作表现,自由发挥
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在前面的欣赏体验基础上自己归纳梦的表现方法。

并在课中的闭上双眼听音乐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再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以期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

(五)评价展示,取长补短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中。

首先出示评价方法,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并分享学习的快乐。

再小组推优展评作业,让较优秀的作业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师适时从学生作业的造型、涂色、组合与夸张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点评。

最后个人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

再次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的最后环节小结拓展,提出希望,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根据我的授课步骤,我预设,应该有100%的同学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有 95%以上的同学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大概有5%的同学不能达到目标,所以还需要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在大家的指导下,我相信100%的学生都可以出色的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

《彩色的梦》课后反思
谢元钢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

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

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

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

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再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执教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

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