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

第三章 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

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
CONTENT
1.网络舆情的传播源
2.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
3.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
1.你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网络舆情的传播源,在推进网
络舆情衍变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你所看到的网民无理性情绪形成的汹涌舆情对“刘强 东案件”造成的影响。
案例导入: 刘强东案或出现“反转”
一、新闻资讯门户平台
(二)了解用户的基本属性和行为状态
网络新闻门户是公众获取资讯信息的网络平台,作为平台运营方,可以通
过技术后台,了解网络用户的基本属性和网络上的行为状态。 用户的基本属性是通过注册系统来了解。网络用户在使用新闻资讯平台之 前,要先填写一些基本的信息,才能使用平台提供的一些服务,像电子邮 箱、互动功能模块,社区、论坛和微博微信等个性化的应用功能。通过这 些填写的信息,平台运营方可以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
中形成的规模化效应既有利于媒介议程设置的实现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也
有助于网络媒体综合影响力的提高。
案例:汶川地震报道
(2)反应迅速、信息公开。
汶川大地震发生仅4分钟后,网上便出现了关于地震的第一篇博文。而后 不到20分钟时间,新华网便发布了第一条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一方面,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信息 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可靠也是网络媒体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走向成熟的体
配合媒体互动传播:
网络舆情当事人,尤其有点网络媒介素养的当事人,往往很会利用网络媒体来
推动网络舆情的衍变。
2.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
(1) (2) (3)
新闻资讯门户平台 互动社交平台
移动社交应用
一、新闻资讯门户平台
(一)快速报道聚焦效应
网络新闻门户是网民了解新闻资讯的重要媒介形式,改变了公众获得信息 和知识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图书的传播形态。 新闻门户作为网络舆情的承载平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对于新闻事件的快 速报道。新闻事件一旦发生,是网络门户第一时间报道出来,网民在第一 时间得以知晓的。在报道过程中,一般是有采访权的政府类新闻网站率先
二、网络媒体
(一)聚合传统媒体信息
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社会传统传播的信息流动方式。
网络媒体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一方面主要是通过门户形式和传统媒体
建立版权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和人工复制方式将新闻资讯信息聚合起来提
供给网民浏览,社会公众在门户平台上可以看到来自传统媒体的大部分信 息。 另一方面是门户平台给网民提供互动功能,网民可以自发讨论新闻话题, 或者自行传播某些传统媒体没有报道的事件话题。
现。信息的公开、真实也使得网络媒体在此次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显示
出了较高的权威性、可信性与影响力。
案例:汶川地震报道
(3)网媒特有功能的多种贡献。
如博客、播客、音视频等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样态,向受众 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化的信息,有助于受众更全面地掌握地震的真实情 况。据介绍,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关于抗震救灾的博客文章总 数超过233万篇,点击量超过23.6亿次,回帖超过1260万条。
四、舆情当事人
表达权利诉求:
网络舆情的当事人会主动寻找传统媒体行使权利表达。传统媒体认为具有新闻 价值和服务议程设置的需求,就会把这个事情当做新闻来报道。在网络传播环 境中,当事人自己就会利用网络的开放应用功能,行使自己的传播权。当事人 利用网络媒体,不需要借助传统媒体,有些当事人自己就能成为网络舆情的源 头。
二、互动社交平台
二、互动社交平台
(一)搜索信息主动关注
搜索改变了信息流动的方式,从技术上给网络用户赋予了对于信息的快速 知晓权。由前期平台的主动提供信息的方式发展到网民的主动搜索,这是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极大改变。网络主动寻找信息,加剧了对于某些
突发事件和话题的聚焦性观点一
HUAWEI PRO10 小米Note 顶配版
IPhone 客
户端
刘强东是强奸犯, 你毁坏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还有你 的京东……中国人 脸都让你丢尽了。
诈骗犯:刘强东, 可恶至极,宿迁人 民以你为耻。
呵呵呵,都被抓了 ,还没坐实?有钱 人就不会干犯法的 事了?
2018年09月15日 07:35:38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2552人参与 582评论
蒋聘婷
17PPT模板网,注精品PPT模板分享,所有模板免费下载!
罗玉凤最早爆出蒋聘婷照片
蒋聘婷
1988年生于重庆, 是个瑜伽达人,因涉嫌 刘强东性侵案引发网友 关注后,蒋娉婷将微博 中其他性感照片全部删除
,只留有一些练习瑜伽的
案例: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
2007年7月18日的“北京新闻”中,北京电视台承认生活频道对《纸做的
包子》报道“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并承认报道播出后造 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表示要“高度重视这一恶劣事件,深刻汲取教训, 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最终该记者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 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邻避效应:
网络舆情的重要影响还伴随着行为趋势。网民有态度和立场的表达,还会
伴随着行动。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 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 响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强 烈、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件或现象的连续报道,或深度挖掘报道,会推动网络舆情形态的变化。
从某个事件的传播过程看,一些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报道,还有某些现象
的深度挖掘式报道,都会对社会舆情的衍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
2007年6月间,北京电视台某记者通过查访,在没有发现有人制作、出售肉馅内掺纸的包子的情况下,
报道,然后是商业网站转发报道。网络媒体在报道节奏和速度上大大领先
于报纸杂志和广电等传统媒体。
案例:汶川地震报道
(1)专业新闻报道规模化。
截至5月19日晚10点,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共发布抗震救灾 新闻(含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形式)12.3万条。以此为主要新闻源的四大 商业门户网站共转载整合发布新闻13.3万条。各大网站在汶川大地震报道
8
网友观点二
4864一棵草丫
1.刘强东先生是备受尊重的中国企业家; 2.刘强东先生是引领世界新商业的时代人物; 3.刘强东、章泽天夫妇是中国社会正能量的贡献者之一; 4.刘强东先生是中国人,全球华人都应该站在该站的立场;
cb1314163(重庆)
网上怎么说没有必要去理会,这篇文章就是纯碎的破脏水陷害污蔑,误导民众
形态。
根据网页技术的点击统计功能,网络传播的传播效果可以精确感知,能够 监测到公众的阅读状态,包括用户数、阅读数和评论数都可以精确统计。
二、网络媒体
(三)互动推演舆情
网络媒体成为网络舆情的显性来源,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功能可以实时 显示以及记录统计网民的浏览状态和互动参与状态。 梳理构成网络舆情来源的显性指标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文章的点击阅读 数统计是一个最明显的指标,一般关注度高的稿件,从点击数可以看出网 民的关注度。 网民对某个事件的立场态度,通过新闻跟帖的数量和内容可以看出来。网 民对某些新闻事件的态度立场通过留言评论表达支持、反对或中立的立场。
二、互动社交平台
(二)发布信息扩散传播
网络媒体的互动版块给予了网络用户信息发布权。最早的信息发布方式是 留言评论。在所有新闻信息后面都附带这样的功能。最有人气的是网络的
留言“盖楼”模式,它激发网络的留言积极性,也推动了用户之间的横向
交流。 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式的发言模式是网络用户最活跃的信息发布方式。 用户有什么诉求、看到什么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自己就发布了;如果是冲突 性的、有悖于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的事件,往往很快形成聚焦效应,推演
1.网络舆情的传播源
网络舆情的传播源
当我们遇到一条河流的时候,都想知道它的源头在 哪里。
17PPT模当我们当
3 1
a
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 个体网民
2
3 4
舆情当事人
一、传统媒体
在互联网没有兴起之前,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构
成社会舆情的主要形态。当互联网兴起后,传统
媒体的传播信息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源头。根据 国家对于网络新闻信息登载管理办法的要求,网 络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信息主要是从报纸杂志、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转载。
诋毁京东,还搬出什么邻居之类的瞎话!
刘强东案或出现“反转”
导言
传播是推动社会沟通和人际表达的信息流动过程。互联网应用技术推动传
播形态的丰富发展,建立社会公众全新的社交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传
播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 网络用户对新闻事件和公共话题的聚焦式关注与社会广泛参与的自媒体形 态互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舆情。综合来看,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舆情传 播犹如孪生兄弟,互为共生,网络信息和网络舆情在共享传播渠道的基础 上,呈现出各自在政治学和传播学领域的差异形态和不同机制。由此,需 要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有清晰的认识。
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化名“胡月”,冒充建筑工地负责人,到本市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 内,对制作早餐的陕西省来京人员卫全峰等四人谎称需定购大量包子,要求卫全峰等人为其加工制作。
后该记者携带秘拍设备、纸箱和自己购买的面粉、肉馅等再次来到十字口村13号院。该记者以喂狗为
由,要求卫全峰等人将浸泡后的纸箱板剁碎掺入肉馅,制作了20余个“纸箱馅包子”。
二、网络媒体
(二)聚焦引发网络舆情
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进行聚合传播,形成网民对于事件信息 的聚焦式关注和讨论,网络舆情因此形成。网络媒体突破时空的报道方式, 方便了网民在同一时间关注传统媒体转载过来的新闻事件信息,并在关注 的同时,通过网页的留言评论模块参与讨论,这种关注和讨论的状态在网 络技术上是可以记录和统计的,从而能够据此把握和感知网络舆情的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