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李力'呃方子帆⑵周海峰m([1]三峡大学研究生院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针对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本科化问题,提出研究生课程建设应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通过课程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文章探讨了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实施方法,并应用于机械工程专业的“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结果表明:研究型课程模式实现了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综合创新,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研究型课程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科研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9.03.055Teaching Pedagogy of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and PracticeLI Li[11[21,FANG Zifan BI,ZHOU Haifeng111([1]Graduate School,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uchang,Hubei443002;[2]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uchang,Hubei4430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clination of graduate course towards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our university,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ramework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into teachi n g process,and establishment of a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l,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research-based learning methods through the curriculum.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bjectives,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and applies it to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model is a comprehensive inno v ation in the teachi n g framework,content and process,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aching pedagogy for the reform of th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Keywords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postgraduate student;course framework;teaching pedagogy;research ability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不同于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研究”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素质和能力训练。

文献"'认为研究生教学过程应使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让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模式。

然而,课程教学与科研活动分离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a为此,教育部发布了幼口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15号)』'鼓励增加方法类课程,探讨研讨类、案例类和实践类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各高校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e 三峡大学自2015年开始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并以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学科)为牵引,探索适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亠"本文拟以三峡大学研究型课程建设为例,探讨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实施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推动研究型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1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方案研究型课程是指以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由高水平教授团队作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以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和前沿知识为内容,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导,适合于师生互动,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的课程。

通过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学习、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1.1建设目标(1)从研究生方面,目标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2)从任课教师方面,目标是转变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1.2建设原则(1)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课程内容要坚持从科学研究与实践中来,引导学生从科学前沿、工程需求、社会发展中选择问题进行研究。

(2)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课程教学要尽可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注重训练研究生基本的研究能力,并不断地增强研究生的研究创造能力。

(3)创新性原则。

通过教学过程设计(选题、立项、实践与结题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正确解决问题能力。

1.3实施方法研究型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探索性工作,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 学内容应体现本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教学过程应2019年/第9期/3力(下)121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表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与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研究型学习第1章绪论(2h)专题1机械故障与诊断基本概念(4h)选题第2章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6h)专题2机械故障与诊断基本理论(4h)立项第3章故障诊断的信号处理技术(6h)0题3故障诊断的信号处理技术(4h)第4章机械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4h)专题4机械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4h)实践第5章机械故障的油样分析技术(4h)专题5机械故障的油样分析技术(4h)第6章机械故障的无损检测技术(4h)专题6机械故障的无损检测技术(4h)第7章机械故障诊断的其他技术(4h)专题7机械故障诊断的前沿技术(4h)考核,提交3000字的综述报告(2h)专题8学生成果展示、评价与结题(4h)结题注:h表示学时。

传授规范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课堂应建立师生有效互动、共同探讨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因此,研究型课程教学应注重设计好四个方面的教学活动,即选题、立项、实践和结题,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1)选题,为研究做准备。

选题在开课1-2周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涵盖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热点问题作为专题供学生参考选择,通过课堂讲授、名师讲座、专业网站等多种教学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涉及知识面较宽的课题也可以采用课题组形式,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立项,为研究做规划。

学生选题后,需要充分了解和收集资料,形成课题论证依据,包括对课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等进行分析和规划。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和客观条件,指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研究计划。

立项在课程进程的1/4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课题立项报告。

(3)实践,为研究做训练。

学生按照立项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包括论文研读与理论研究,实验与数据分析,调查与整理资料等。

实践是研究型课程教学的主要学习活动,至少占课程进程的1/2时间,与此同时教学过程需要注意兼顾课上与课下、学习与指导、研究与探索等多方面关系,并为学生留足一定量的课余时间。

(4)结题,为研究做总结。

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报告要真实反映研究活动、实验数据、成果形成、失败原因等过程。

结题采用各课题组答辩和交流、研究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和同学的质询等方式。

通过结题后,学生获得课程考核成绩。

2教学应用情况“机械故障诊断”是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涉及振动检测、油液检测、无损检测、温度检测等不同领域的故障诊断理论、前沿技术和案例。

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因内容太多,学生很难全面掌握。

自2016年开始,课程进行改革,推行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一是课程内容从传授型的章节式改为基于研究型的专题式;二是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通过设计不同专题,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其中一种诊断技术专题,按照选题、立项、实践和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知识获取的同时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

2」课程内容改革“机械故障诊断”32学时(h),改革前后的教学体系见表1所示。

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章节式安排内容,注重以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为主线展开,例如第2章和第3章的理论部分安排了较多课时。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专题形式,突出理论知识点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活动设计。

2.2教学应用效果按照课程内容体系方案开展教学应用与实践,以2017年秋季学期开课为例,选课硕士生12人(含学术型和专业型),课程安排是8周32h,每周4h o教学进度基本为每周1个专题,第1周教师公布一些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同时介绍研究型教学、学习方法、以及考核要求等。

下面以专题4“机械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为例,对研究型课题的设计、教学、实践等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振动诊断技术是以机械振动信号作为信息源,在机械运行过程中,通过振动信号特征参数的变化诊断机械的运行状态。

据统计,基于振动监测可以诊断出运行中机械故障的60%,因此,振动诊断技术是一种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可参考的论文、文献和资料比较多。

相关主题